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土地、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着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结构及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共同选择。我市要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两大跨越,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的战略选择。
我市区域经济实力居于全省的第二梯队,晋位升级的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土地和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仍然突出,经营方式还较粗放,产业层次较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效农业建设还缺乏更多的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尚未健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且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这些已成为我市经济的软肋。要解决这些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两大跨越,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把信息化放在战略地位优化发展,借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产业结构,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并从发展方式和途径上进一步明确了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有效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和精髓,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它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改善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政府信息处理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是深化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建设阳光政府、高效政府、便民政府、廉洁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现代信息技术还正在成为新的促进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工具,从而融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民众参与决策,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决策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成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提供的各种手段,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提高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以及人与其经济社会活动的可观测性,建立以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管理决策体系,充分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卫生、社保、教育、住房、社会公正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主要挑战
伴随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影响和制约我市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