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网络建设
建设“两纵两连”的交通网络。“两纵”:适时拓宽滨海公路鳌山卫以北路段,并完成与丁字湾跨海大桥连接工程,拓宽改造莱青路、214省道,打造完善两条纵向链接快速通道。“两连”:规划建设海湾大桥青岛端接线二期工程(海尔路至滨海公路),拓宽改造九水路(黑龙江路至滨海公路),实现崂山科技城与主城区的快速连接;规划建设鹤山路与青龙高速互通立交工程,实现与新机场、即墨城区的快速连接。
建设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外接交通网络。建设环胶州湾高速至青银高速(与威青高速交叉处)连接线,实现高新区与青银高速、威青高速、青新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建设海湾大桥红岛连接线、双积公路,扩建国道204,尽快打通高新区至太原路火车站的轨道交通连接,建设青连铁路和红岛火车站,实现高新区与青岛市主城区、黄岛区、日照、连云港的快速连接。
发展轨道交通及其他公交系统。适时启动青岛主城区至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中心汽车站,增设至主城区、即墨城区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高新区、崂山科技城公交线路,实现与主城区无缝衔接。在蓝色硅谷适宜区域增设公交枢纽站、汽车天然气加气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学校、研发办公区,发展电瓶车和公共自行车交通体系。
(二)能源建设
电源电网建设。依托国家“西电东送”工程、海阳核电站以及青岛本地发电项目,建立稳定的蓝色硅谷电力来源。积极推进华能即墨丰城风电、鳌山卫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规划扩建广源220千伏变电站,新建上疃、上马、红岛220千伏变电站;依托220千伏宜川输变电工程,优化电网结构,提高崂山科技城范围内的供电保证率;依托500千伏即墨变电站,在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220千伏中心变电站;在各功能区规划建设110千伏次中心变电站。构建布局合理、运行稳定、选择多元的电源电网体系。
气源建设。依托莱西夏格庄中石油泰-青-威管线,设青岛莱西门站,规划通往蓝色硅谷核心区的次高压燃气管线,形成区内燃气管线环状互通,逐步实现天然气管线全覆盖;规划建设天然气加气站;规划枣山东路至株洲路、九水路的次高压燃气管线及调压站,形成至滨海大道燃气管线的环状互联。依托古庙头天然气门站,沿墨水河、正阳路建设次高压燃气管线,同时规划蓝村镇、李哥庄镇、胶东镇到正阳路的高压燃气分支管线及调压站,实现对青岛高新区北部园区的双路稳定供气。
热源建设。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以分布式燃气供热为主,其他供热方式为辅的供热体系,以合理规模片区为单位,设立天然气分布供热站。抓好崂山区东亿热电扩建工程,增设或改造崂山科技城区域供热管网、换热站。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建成河套供热站、福轮科技供热站、河套污水源热泵、上马供热站、上马污水源热泵、棘洪滩供热站、金海热电厂、青岛青碱精细化工等项目,完善供热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
(三)水源建设
挖潜本地水源。建设泉心河水库,向王哥庄区域供水,日供水量2万立方米;在山岭地区通过改造或新建小型水库、蓄水塘坝,增强天然水的蓄积能力,提高自给能力。
引进客水资源。依托青岛主城区自来水管网,建设崂山科技城高位水池,提高供水能力。依托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建设棘洪滩水库-高新区供水工程,日供水量9万立方米;实施产芝水库-即墨-城阳供水联调工程,向蓝色硅谷核心区供水,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调整优化王圈水库供水系统,由向即墨城区供水转变为向蓝色硅谷核心区供水。
发展非常规水资源。适时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在工业冷却、学校及住宅小区冲厕等方面鼓励直接利用海水;依托污水处理厂建设,发展再生水利用;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市政设施建设
给排水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给排水设施。依托青岛主城区自来水管网和棘洪滩水厂,建设高位水池和加压泵站,满足崂山科技城、高新区用水需求;合理利用现有温泉水厂、鳌山水厂,新建泉心河水厂,扩建王哥庄晓望水厂,满足蓝色硅谷北部区域用水需求。按照流域划分和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划分排水区域,通过新建王哥庄污水处理厂,扩建李村河上游、新民河、上马、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满足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需求。依托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泵站,开展中水回用。逐步完善区域给水管网、污水管网、再生水利用管网。
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崂山区大型垃圾中转站续建工程建设,在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新建中型垃圾中转站,在产业园区、学校、居民区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环卫车辆停车场,垃圾及时收集、及时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垃圾处理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