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友谊等5个大型灌区、白杨木等60处中型灌区、市区沿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大型泵站工程建设,推进成高子灌区转型改造等工程建设,新建沿松花江17处提水灌区,新增273万亩粳稻种植面积。加快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布局抗旱井,大力发展喷滴灌、地埋管灌等节水设施,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
(六)水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工程,对松花江城区段狗岛、阳明滩等15宗滩涂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以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为重点,治理小流域80个,完成治理面积180万亩。加快水土保持科技示范试验园区建设,重点实施信义污水处理厂、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工程,实现污水资源化、污泥无害化。
(七)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工程。实施松北灌排体系改扩建与水生态环境工程,完成“两纵、四横、十八湖”和附属设施,加快建设松江避暑城,北国水城河湖水面率达到12%。推进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60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以自然河底、驳岸为主,冲击迎水面局部护砌的自然河道,配合景观工程形成重点河段的湾、滩、溪、湖、岛生态景观;重点推进阿什河、呼兰河等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恢复原生态自然景观长廊,鼓励和引导沿河乡镇加快滨水旅游名镇建设。
(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成水务公共信息服务、水务应急指挥与调度、防洪抗旱指挥、城市给排水管理、水情远程监控、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管理、农村数字化水利、数字灌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等10大应用系统,形成以仿真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为基础,全面反映全市水利建设情况的三维数字水务信息化框架体系。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
(九)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资,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2011年起,各级财政每年从土地收益中提取10%-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每年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拨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镇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通过江河治理新增的建设用地,按照政府获得收益不少于30%的比例,用于当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幅增加水利资金专项投入,并视水利项目具体情况给予财政贴息;对国家立项的水利建设项目要足额匹配资金;落实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专项经费,实行滚动使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保障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多渠道建立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投入机制,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和农业排灌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