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拓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
在制定涉及公众利益和妇女权益的重大决策时,充分听取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活动,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机会。
11.提高妇联组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本市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吸收妇联组织参与有关妇女法规政策和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反映妇女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推荐女干部和优秀女性人才以及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2.支持民间妇女组织的发展。
为民间妇女组织的设立和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和引导民间妇女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为推动两性和谐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主要目标:
1.城乡生育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妇女生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妇女,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妇女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继续提高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和未从业妇女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
4.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5.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全部参加工伤保险。6.提高妇女养老服务水平,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
7.保障特困和残疾妇女依法享有社会救助。
策略措施:
1.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为女职工普遍享有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提供法律保障。
2.形成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体系。
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参保率。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完善城乡生育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城乡妇女。
3.确保城乡妇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4.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5.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女性失业者的失业保险合法权益。
6.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合法权益。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
7.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合力确定救助水平,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妇女进行救助。
8.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通过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完善相关救助制度,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多方动员社会资源,为困难妇女提供救助。
9.保障老年妇女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社区的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10.减少妇女家务劳动时间。
倡导夫妻共担家务劳动。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
11.为残疾妇女提供社会保障。
为重度和贫困残疾妇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多渠道保障残疾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福利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市、县(区)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推进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六)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l.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形成两性平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3.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4.开展基于社区的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5.鼓励和引导妇女做和谐家庭建设的推动者。
6.开展托幼、养老等家庭服务,为妇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
7.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降低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92%。
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9.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10.降低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程度。
11.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满足妇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特殊需求。
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落实。
推动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使性别平等理念深入社区、家庭,提高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影响力。
2.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全市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
从环境影响、妇女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等方面,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进行性别分析、评估,促进更多的妇女参与各级环境决策和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3.制定和落实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
对文化和传媒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评估,反映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和需求,制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文化和传媒政策,禁止性别歧视。
4.大力宣传妇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充分展示妇女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价值和贡献。大力宣传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5.加强对媒体的正面引导和管理。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培训规划,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吸纳社会性别专家参与传媒监测活动。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经营者严格自律。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6.提高妇女运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为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边远农村和贫困、流动、残疾等妇女使用媒体和通信传播技术。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边远地区妇女获得信息和服务。
7.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树立先进的性别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8.引导妇女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和宣传实践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引导儿童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有效措施,吸纳妇女参与家庭教育研究,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9.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传媒作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方法。
10.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发展面向家庭的公共服务,为夫妻双方兼顾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发展公共托幼服务,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支持。强化城乡社区儿童服务功能,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
11.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
完善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数据库,从性别视角分析评估饮用水、室内空气污染和生活、工业、农业等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及各种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家庭能源结构。加大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妇女健康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