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建立完善直属司法所管理工作新机制,积极推进司法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司法所基本达到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的要求。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辖区户籍人口不足4万人的,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不少于1人;辖区户籍人口4万人以上的,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不少于2人。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大力开展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例会学习、请示汇报、业务工作登记、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档案管理、业务公开公示、廉政勤政、报表统计上报等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司法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及标识,逐步解决司法所办公设备、业务装备落后等问题。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达到70%以上。
2.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加快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构建以村(居、社区)调委会和企业调委会为基础,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骨干,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区域性调委会为补充,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为指导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大力推进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配合机制。坚持开展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分析、评估、预警、报告制度。
3.加快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工作网络,实现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相互之间的工作衔接和资源整合,以及司法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形成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条块结合、上下(左右)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例会、首问责任、督办督查、工作流程、基本台账等制度,不断完善以联勤、联动、联调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
4.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司法”工程,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和影像资料信息管理的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司法行政系统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争取与公安、检察、法院、安全等其它政法机关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