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展综合治理,加快森林生态修复
1.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定、公告和监督管理,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突出重点抓好坡耕地和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5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0条。
2.开展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加快推进废弃矿山复绿,使破损山体植被基本恢复,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新建矿山力争建成县级以上绿色矿山。目前尚在开采且符合绿色矿山创建条件的大中型矿山,要基本建成绿色矿山。
3.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治理。按照“沿线视野范围无坟化”要求,对沿铁路、沿高速公路国省道、沿通航河道和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区、住宅区、自然保护区等“三沿五区”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整治。积极探索坟墓治理和生态葬法长效机制,使沿线山体、田野恢复自然生态景观,使城市周边、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完成“三沿五区”裸露坟墓治理2.5万穴,治理率达到85%以上,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4%以上。
(三)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森林生态经济
1.着力推进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围绕竹木、花木、干果等林业主导产业,按照“经营规模化、栽培设施化、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林业园区,着力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全市建成现代林业园区120个,其中省级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70个、市级现代林业园区50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2.大力发展森林休闲旅游。立足森林资源优势,挖掘森林文化内涵,通过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我市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到2015年,市级以上森林公园、林业观光园发展到110个,森林休闲旅游业产值占林业经济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基本形成开发建设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品牌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休闲旅游业新格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
3.加快林区道路建设。按照现代林业建设要求,实施“千里林道建设工程”,根据林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林区道路,确定合理的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标准,逐步形成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林区道路网络,改善林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森林多功能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市新建林区道路2320公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