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汛减灾能力亟待提高。“一轮治太”骨干工程建成后,太湖流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其他边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防洪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流域防洪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流域水环境治理防控水位专题结论,我市总体防洪标准约为10-20年一遇,近年来,由于地面沉降严重,导致区域防洪标准降低。同时,我市排水格局也发生较大变化:北排能力减弱,太浦河泄洪倒灌杭嘉湖地区;东泄不畅,受流域下垫面因素影响,处于杭嘉湖区下游的黄浦江米市渡潮位比上世纪中期有较大抬高,致使杭嘉湖东排受阻;相应南排水量大大增加,洪水出路面临新的问题。
  2.水资源配置体系有待完善。太湖是杭嘉湖地区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因杭嘉湖地区扩大“引江济太”工程布局尚未完善,向平原内部输水干河如太嘉河等工程尚未实施,及太湖水质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我市从太湖引水的能力。同时,杭嘉湖南排工程的骨干河道布局尚待进一步完善。
  3.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体污染依然严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老百姓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改善水环境的任务繁重。按监测断面评价,全年Ⅳ类水体监测断面22个,占17.2%;Ⅴ类水体监测断面25个,占19.5%;劣Ⅴ类水体监测断面81个,占63.3%(详见表2.2)。

  表 2.2 2010年嘉兴市河网水质评价表       单位:%

时期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于Ⅴ类

全年期

 

17.2

19.5

63.3

汛期

0.8

14.1

15.6

69.5

非汛期

 

23.4

20.3

56.3


  4.水利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到位、效益发挥不够充分,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5.水行政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涉水事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备,农村水利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革创新,管理投入及水文设施投入不足,监测能力不够强,服务水平不够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尚有差距。
  (三)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社会对水利空前关注,水利工作力度、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
  1.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加强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保护提出新要求。嘉兴市水资源不足,调蓄容量有限,且水质污染严重,环境容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猛增,生活用水亦呈加速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趋势正在加剧。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排污总量仍在增加,水环境改善压力持续增强。迫切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节水管理,改变供水方式,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全面建立。
  2.新农村建设对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提出新要求。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对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市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多渠道增加对“三农”投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这些都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民生水利和节水型农业。
  3.新形势对水政执法提出新要求。我市已经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设“法制浙江”和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实施阶段。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依法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也对水利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嘉兴市作为沿海重要经济城市之一,加强全市水法制宣传,推进水政监察能力建设,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预防和化解水事矛盾防范化解机制,加大水行政监管力度,提高行政效率,维护水事秩序是依法行政、依法管水的必然要求。
  4.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调整水利发展模式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嘉兴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我市全面实施以“十改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全面实施“1640300”工程,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对加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提升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积极探索区域水利发展的新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单纯依靠提高防洪工程标准转变为适度提高工程标准,同时强化社会化减灾措施,保证大面积地区和重点保护对象安全。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依据水资源能力,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布局和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污染治理为前提,保护区域性重要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统筹考虑其它功能区水质达标要求,以及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地下水超采控制等综合措施,促进区域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精神,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建设要求,围绕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切实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
  根据我市水利发展的总体任务和目标,立足全市水利发展现状与长远,因地制宜,以发展“平安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为主要内容,加大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水利建设力度,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以现有骨干工程为基础,依托防洪排涝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强塘工程、资源保障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利行业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水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在防洪、供水、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与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水利发展布局及服务民生的能力。
  (三)主要原则
  1.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
  2.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坚持把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水利发展的基本导向,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协调。
  3.坚持依法治水,建管并重。坚持把加强水行政执法作为水利发展的保障,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强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投入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协调治水兴水合力。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主要任务
  1.全面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加快流域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外排和引水能力。“十二五”期间,结合流域水环境治理,全面启动“二轮治太”工程建设,完成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开工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实施盐官下河泵站更新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和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扩大工程保护范围。嘉兴中心城区(拓展)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各县城防洪标准50~100年一遇,中心镇及一般建制镇防洪标准20~50年一遇;新市镇和新社区建设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其他农村地区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重要骨干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10~20年一遇。继续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中小河流防御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6条,32个治理项目,治理河长333公里;开展骨干河道整治工程,治理河道7条,整治河道长57.6公里。大力推进海塘配套加固。“十二五”期间,完成地方海塘加固配套工程,按100年一遇标准配套加固海塘17.7公里,巩固、完善和提高海塘防御风暴潮能力。
  2.全面提高农业稳产高产能力。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水利设施建设。落实农业“两区”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善灌排配套渠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水利配套设施,“两区”内骨干灌排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达到100%、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加快圩区整治工程建设,深化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十二五”期间,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完成圩区整治面积160.86万亩,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4380公里。搞好“一高四小”工程建设,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推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改善(新增)灌溉面积29.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62万亩。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