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市陆地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城乡建筑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抗御略高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维持基本功能;建成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地震应急救援救助能力显著增强;健全完善的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财政保障和机构组织体系。
二、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四)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建立多学科、多手段相辅相成,全面覆盖我市陆地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力求获取更广、更多、更深、更全面的监测信息。重点推进前兆观测台网、烈度速报台网和海域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安排专项经费对现有测震及前兆观测台网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水库等重大建设工程和交通、电力、通信系统控制性等生命线工程的专用地震台(网)建设,实现观测数据共享。加强涠洲岛火山监测及北部湾地震海啸预警工作。建立健全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障各级各类地震监测设施建设条件和安全可靠运行。
(五)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坚持多学科、多途径探索,专群结合,建立“快速响应、专业齐全、科学判断”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开展地震预报试验研究,支持相关学术和技术部门开展预报研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利用我市已建成的地震震情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系统(虚拟平台)和地震监测流动台,加快推进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建设,提高震情、灾情、防灾减灾等地震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依照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
(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各县区要制定支持和规范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长期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逐步改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工作人员的待遇,引导社会组织、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大力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普及地震知识和开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
(七)组织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开展我市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提高地震灾害风险决策能力。加强已建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普查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组织开展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