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多方联动、反应及时的市场调控体系,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应急商品供应基地和投放网络体系,以及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能力储备相结合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严格落实粮食、食用油、猪肉等储备计划,提高重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能力。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满足农民售粮需求,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六、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持续改善农村民生
18.推动农民就业。全面落实农民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创业服务和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四项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2012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引导转型升级,增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提高农民培训就业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企业欠薪保障应急周转金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坚持输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9.引导农民创业。重点抓好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大户、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群体,激励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农民创业技能和创业成功率。推进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覆盖,在贷款担保、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创业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市)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农民创业点,打造农民创业载体,引导农民有序创业。
20.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让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得到更多的收益分配和股金分红。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等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助农增收作用。
21.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转变。加快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力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实施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政策,以县为单位放开贷款规模,省级财政给予贴息、奖励和损失补偿。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家庭工副业,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完善低收入农户就业援助机制,通过政府购岗、托底安置等办法,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实施“五方挂钩”帮扶,强化对重点地区的帮扶指导,明确挂钩单位帮扶责任,发挥扶贫工作队作用,推进帮扶任务、项目、措施进村到户。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村企挂钩帮扶,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