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重点(一)修复并提升的历史文化项目1.白塔山古建筑维修与历史文化恢复项目。2.五泉山古建筑维修及文化内涵恢复项目。3.明肃王墓的修复。4.小西湖公园文化内涵的恢复及黄河母亲景点的扩建。5.皋兰山景区和三台阁文化内涵的提升。6.鲁土司衙门周边环境改造、扩建和文化内涵的恢复。7.青城古镇和金崖古镇的整合维修及河口村保护。8.金天观维修后续项目及文化内涵的恢复。9.恢复兴隆山道教文化场景,维修刘一明修道处,修建刘一明纪念馆,提升兴隆山文化品位。(二)潜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与开发1.重建黄河楼自唐至清,兰州黄河岸边曾有“临河驿楼”、“金城北楼”、“荡喧楼”、“拂云楼”等。借鉴江南名楼特点,重建“天下黄河第一楼”,整合体现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作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窗口。通过黄河楼重建,形成文化产业群和经济文化圈。2.新建中华始祖园中华始祖园建设在占地面积、建设规模、建筑风格上要突出“中华始祖圣地”特色,突出展现多民族普遍认同和共同敬仰的“三皇之首”、人文始祖对中华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突出展现“有圣德”、“有大智”的创世圣者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奠定中华民族传承发展深厚根基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伟大功绩等创意理念。3.复建兰州老街结合兰州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选择合适区域,复建伏龙坪民族风情文化街、金天观文化街、安宁文化街等兰州老街。通过兰州老街复建,再现老兰州历史文化风俗、风貌,使其成为集饮食、购物、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娱乐中心。4.复建兰山书院复建兰山书院,展现明清书院历史文化风貌,并将书院作为举办历史文化讲坛、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培训文化人才、传播主流文化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与基地。5.复建金城关通过恢复拓建金城关,展现汉唐雄关风貌,体现古代兰州的军事重镇地位,并以其为龙头,带动金城关仿古建筑群,形成与白塔山、黄河铁桥为一体的景观带。6.恢复四墩坪和皋兰山、白塔山、窦家山、沈家岭、大岔沟的墩台、炮台、碉垒等军事设施,打造军事文化景观。7.修建黄河廊桥和复建雷坛河握桥。通过修建黄河廊桥,展现兰州特有建筑风貌,建成以游览、饮食、娱乐、观光为一体的黄河胜景。8.规划修建“大禹治水”景观区。9.规划修建南北两山为轴线的两条“山文化景观带”。10.规划修建全国唯一的以黄河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观光带,即结合黄河风情线建设,打造“河文化景观带”。11.兰州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三)活化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发展兰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可编撰演绎多种故事,以故事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弘扬兰州历史文化内涵,吸引旅游者。1.创意策划“鼓乐太平”大型实景舞剧;以中华鼓王陶鼓结合天下第一鼓太平鼓鼓舞为题材,改编大型山水实景舞剧。2.创意策划以“黄河文化”为题材,展现兰州“黄河之都”雄姿的大型实景剧目,以提升兰州的影响力。3.创意策划“中国黄河文化节”,作为独具兰州特色的地方节会,统筹国际马拉松环黄河赛、中国MPA黄河漂流赛、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环黄河赛、丝绸之路形象大使大赛、万人黄河大合唱等活动,鲜明地高举黄河文化旗帜,着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节会品牌。(四)提炼文化符号,突出兰州文化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做好“黄河楼”、“始祖伏羲”、“金城关”、“太平鼓”、“中华龙”、“黄河母亲”、“兰州老街”、“白塔”、“五泉”等相关系列的历史文化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用于开发新项目,包装新产品。(五)大力宣传和普及兰州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兰州形象1.编辑发行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兰州简史》、《诗咏兰州》。2.修编《历史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兰州》电视专题片,编印《历史兰州》期刊。3.开办“黄河文化讲坛”,两报一台和网络媒体分模块、分期宣讲。4.在公共场所建设历史文化长廊。对题材重大、富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创意制作和展示;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对外文化场合制作并设置壁画。5.指导做好兰州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相关工作。6.邀请“欢乐中国行”走进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