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展体育与健康专题论坛。通过医学、体育专家宣讲全民健身对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市民健身意识。
5.推行实施《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开展职工、学生等人群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发挥体育锻炼证章、证书的激励作用。
(七)统筹城乡体育、各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推进社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指导目录(试行)》,依据《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达标工作方案》,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投入3160万元创建632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到2015年,全市2717个社区将全部达到体育生活化社区标准,发挥全民健身在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2.推动农村体育进一步发展。积极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体育服务功能。继续创建38个体育特色村,推广体育特色村试点工作经验,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全面发展。
3.统筹各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教委、市农委、市民委、市社会办、市老龄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统筹规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以及社区居民、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人群体育工作协调发展。
(八)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继续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对开放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评估和奖励。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及区县传统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为青少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创造场地条件,建设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球类活动场地。
(九)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典型活动、感人事迹和科学健身方法。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开设“社区之间”栏目;充分发挥媒体效应和影响力,开展北京市民最喜爱的健身项目、健身活动、健身场地等评选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基层,走进社区、农村、厂矿、学校等,以巡礼的方式进行系列报道;设立全民健身宣传公共邮箱,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建立全民健身宣传长效机制。
(十)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
1.实施《北京市群众体育量化评估标准》,加强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统计和信息报送制度。组织2009-2011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建立完善的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评估表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