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体育志愿者联合会的作用,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等以及各级体育社团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结对子帮扶行动。志愿服务要与大型群体活动相结合、与科学健身指导相结合、与深入基层相结合,形成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常态局面。研究制定相关保障机制,对志愿服务人员进行登记注册管理。
3.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推进全民健身社会化。
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市体育总会秘书处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健身类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管理。健全社团组织,推动成立冰球、徒步、数独等社会组织。大力加强指导区县体育总会工作,推动区县社区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身气功协会的建立。
继续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工作,争取相关单位项目活动经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社团发展中的经费问题。利用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创建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建立培训基地,探索多种社团实体化发展道路,形成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独立运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加强群众身边的组织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组织化程度较大幅度提高,召开建设工作研讨会。进一步规范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建设模式,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推动创建国家级、市级社区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切实发挥群众体育组织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六)加强群众体育科研和科学健身指导
1.大力加强市民体质的科学研究。针对不同人群体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研制全民健身指导手册。开展对超重、肥胖学生体重控制研究。选拔培训一批幼儿园保健医生、学校体育教师、工会专职体育干部以及区县业余体校、体育科研所、体育院系等有体育特长和研究能力的人员,为市民进行科学健身指导。自2012年起,将6月10日设立为全市体质测试日,各区县体育局要固定场馆、固定测试队伍免费开展市民体质测试。各街乡要不定期组织举办体质测试趣味运动会。建立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平台。
2.开展日常体质测试活动。各区县要组织开展日常体质测试活动,以2010年体质监测人群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进行体质跟踪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干预,并建立体质档案。
3.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继续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活动。围绕解决市民体质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向基层延伸。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