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推广。针对福建主要花卉栽培品种,深入开展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主要栽培花卉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的研制,构建福建特色花卉标准化生产体系。
--鼓励开展专用设施与配套技术研发创新。积极开展花卉生产设施设计和建造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花卉产业配套技术创新,重点支持花卉生产基质、花肥花药、采后保鲜处理、冷链物流设备等关键环节配套技术研创。
(三)完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
--打造一级花卉交易市场。扎实推进荷兰花荷花卉拍卖市场亚洲鲜花植物拍卖中心项目,支持漳州?海峡西岸花卉世界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花卉企业长期入驻,推行大宗花卉产品、花卉精品的拍卖与远程交易等现代交易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规范二级花卉综合市场。统筹整合我省现有花卉市场资源,规范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市场和城乡消费市场,重点支持以个体经营为主、集批发和零售于一体的花卉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花卉交易和消费需求。
--建设花卉专营网络和零售业态。引导建设花卉品牌园艺中心,开展花卉产品、花卉资材的销售及花艺设计等花卉文化创意服务项目。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网上配送等多种经营方式,鼓励发展针对个人消费和小规模集团消费的终端零售交易,规范并支持花卉租摆服务、园艺超市、花卉工艺坊等新兴零售业态发展,积极推广花卉与其他商品联合营销的销售模式。
--完善花卉专业物流服务。支持一级花卉交易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市场建设专业化冷链运输体系、包装与储运信息系统等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花卉综合市场配套体系建设,规范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优化花卉消费环境体系
--支持传统消费升级发展。加强国内外交流,促进消费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推进食用、药用花卉的应用开发与服务,培育发展特色消费市场,全面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鼓励花卉文化创意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卉文化推广活动,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花艺工程等多种服务,引导花卉消费。
--引导花卉旅游体验消费。推动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广花卉观赏、花卉采摘等特色旅游,鼓励建设一批花卉主题公园和花卉景观观赏区。
--举办丰富多彩的花事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和两年一届的中国福建花王评选暨花卉精品展,鼓励花卉主产区创办各种专业花卉展览(展示)会和花卉文化交流节,积极参加或申办各种国内外大型花卉展会。
(五)创新花卉产业组织体系
--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科研创新机制,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组建花卉研究专业机构,支持花卉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扶持“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推进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花卉行业协会,加强花卉产业的国际及闽台交流合作。扶持发展各类花卉细分产业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构建信息共享和生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组织企业和农户开展订单式花卉生产,提升花卉产业整体水平。
--完善社会化管理体系。鼓励科研院校、咨询中介机构和花卉企业开展市场调查与产业研究。加强花卉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花卉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完善全省花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和企业总部落户福建,带动全省花卉研发、生产、流通等产业链优化升级。
--积极推进花卉企业上市。当前中小企业上市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充分利用企业发展的优势,积极推进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或基本具备条件的花卉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资本运作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区域布局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与物种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将全省花卉产业分成三大集群九个产区,即南部地区花卉产业集群、中东部沿海地区花卉产业集群和西北部山区花卉产业集群。引导鼓励各种资源向优势产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建花卉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培育壮大潜力产业,挖掘开发地区特色,做到沿海山区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一、南部地区花卉产业集群
本集群包括漳州花卉产业区和厦门花卉产业区。本集群区域特色鲜明、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经营技术水平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漳州产业区重点布局在龙海市、漳浦县、南靖县、长泰县和龙文区,厦门产业区重点布局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
发展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重点:漳州产业区重点发展水仙花、中国兰花(墨兰、建兰)、榕树盆景等传统特色花卉,蝴蝶兰、杂交兰、红掌、一品红等时尚盆花,金线莲、铁皮石斛等食药用花卉,赫蕉、鹤望兰、富贵竹等热带切花与切枝花卉,桑科榕属、棕榈科海枣类以及秋枫、桃花心木、串线柳、风铃木、火焰木、青皮木棉、铁刀木等热带亚热带绿化苗木,马拉巴栗、幌伞枫、金钱树等室内荫生观叶植物,仙人球、虎皮兰等多肉多浆植物的生产与加工,以及园艺设施设备、园艺资材与赏石业。厦门产业区重点发展菊花、鹤望兰等鲜切花,蝴蝶兰、杂属兰等花卉种苗,龙舌兰科、天南星科等观叶小盆栽,凤凰木、三角梅、黄花槐、大花紫薇以及棕榈科海枣类、蒲葵类等绿化苗木,薄荷、柠檬香茅、洋甘菊等香草植物,铁皮石斛、芳香樟等食用、药用与工业用途花卉苗木的生产与加工,以及家庭园艺产品生产和园林设计施工产业等。
二、中东部沿海地区花卉产业集群
本集群包括泉州花卉产业区、莆田花卉产业区、福州花卉产业区和宁德花卉产业区。本集群市场经济发达,民营资本雄厚,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特色产品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泉州产业区重点布局在晋江市、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和洛江区,莆田产业区重点布局在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和秀屿区,福州产业区重点布局在福清市、闽侯县、连江县、晋安区和马尾区,宁德产业区包括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周宁县和屏南县。
发展战略:推动集聚整合,做大产业规模。
发展重点:泉州产业区重点发展花卉组培苗,天南星科、凤梨科、龙舌兰科等盆栽花卉,桑科榕属、使君子科榄仁类以及黄花槐、台湾栾树、山茶、木棉、盆架木、洋紫荆等绿化苗木,榕树类、松柏类树木盆景,金线莲、铁皮石斛等食药用花卉,以及水生花卉、水培花卉等的生产与加工,花盆、花器等园艺资材的生产、园林设计施工产业、观赏鱼产业、赏石业等,通过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莆田产业区重点发展黑松、建茶、木麻黄等树木盆景与榕树类、樟树类、桂花类等乡土绿化苗木;福州产业区重点发展异叶南洋杉、小叶榕等树木盆景,蝴蝶兰、中国兰花(建兰、墨兰)、一品红等时尚盆花,文心兰、菊花等鲜切花,榕树类、桂花类、松柏类、观赏竹类以及芒果、白兰、洋蹄甲等绿化苗木,茉莉花、白兰花等工业用途花卉的生产与加工,以及家庭园艺产品生产、花卉休闲旅游业、园林设计施工产业、观赏鱼产业、根艺产业等,通过兼并、合作,改变小而散的产业格局;宁德产业区重点发展高山杜鹃、彩色马蹄莲等冷凉型盆花,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种球,香石竹、唐菖蒲、满天星等温带切花,树石盆景以及樟树类、桂花类、山茶类、木兰类等乡土绿化苗木、花卉休闲旅游业与根艺产业。
三、西北部山区花卉产业集群
本产业集群包括龙岩花卉产业区、三明花卉产业区和南平花卉产业区。本集群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但产业基础薄弱。龙岩产业区重点布局在漳平市、连城县、武平县和新罗区,三明产业区重点布局在三元区、永安市、清流县、明溪县、沙县、将乐县和大田县,南平产业区重点布局在延平区、武夷山市、邵武市、顺昌县、浦城县和政和县。
发展战略:发挥区域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重点:龙岩产业区重点发展杜鹃花、中国兰花(建兰、寒兰)、蝴蝶兰、君子兰、富贵籽等时尚盆花,桂花类、樱花类、罗汉松类、山茶类等乡土树种,非洲菊、唐菖蒲、百合、玫瑰等鲜切花,金线莲、铁皮石斛、木槿等食药用花卉的生产与加工,以及花卉休闲旅游业。三明产业区重点发展现代月季、非洲菊等鲜切花,中国兰花(建兰)、红豆杉等盆栽花卉,罗汉松类、桂花类、紫薇类、槭树类、山茶类以及枫香、红枫等乡土绿化苗木,蓝甘菊、迷迭香、月桂等香草植物,草珊瑚、金线莲、铁皮石斛、金银花等食药用花卉的生产与加工。南平产业区重点发展百合切花,中国兰花(寒兰、建兰)、观赏蕨等盆栽花卉,丹桂、茉莉花、萱草等食用、药用与工业用途花卉,桂花类、香樟类、杜英类、木兰类、樱花类等乡土绿化苗木的生产和加工,以及花卉休闲旅游业、根艺产业等。
第四章 建设重点
围绕提高花卉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现代生产要素投入花卉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花卉业的步伐,推动花卉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完善。
一、花卉产业提升工程
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能力、生产能力为目标,整合组建若干个花卉研发机构和平台,完善品种引进、选育、推广体系,建设一批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加快名优新花卉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
依托省内主要科研单位及部分龙头企业现有的花卉种质资源库,以传统名花、时尚盆花、室内荫生观叶植物、鲜切花、球根花卉、绿化苗木、食药用花卉为重点,新建或扩建一批全社会共享的福建特色优势花卉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000~5000份,并对品种或品系进行整理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