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国际贸易壁垒仍十分严重。自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省的花卉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并已成为推动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土花卉产品和市场,纷纷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由,用严格的绿色壁垒替代关税壁垒和一般非关税壁垒,对所进口的花卉商品进行严格的限制,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对“闽花”保持和拓展国际市场份额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花卉产业发展在迎来更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是全球产业格局发生有利变化。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花卉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花卉产业已初步形成制种、种苗、成品、加工、拍卖等环节相互独立、多方协同的现代产业链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和精品化成为发展主流。同时,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资金、品种、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花卉生产中心持续向成本低、资源广、自然条件更适宜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花卉生产国和消费国,客观上有利于我省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国内宏观环境将更加优越。中央提出林业“双增”计划,把加快林业发展推向了重要战略位置。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的小城镇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花卉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三是闽台花卉产业合作交流渐入佳境。我国台湾地区的花卉产业链完备、生产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拓能力很强,其品种、技术和资金优势明显,但台湾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市场狭小。随着闽台经贸合作的推进,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在闽台农业合作的大框架下,我省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合作将得到不断加强和深化,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与台湾大型花卉企业的合作,作为台湾花卉生产外移的主要承接地,我省花卉企业可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品种、技术、销售和资金支持,从而推进海峡两岸花卉产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四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花卉产业的拉动。目前,福建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借助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省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繁荣,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
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海西现代林业和生态省建设的战略目标,按照“深化改革,整体推进,转型升级,增收惠民”的基本要求,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的发展道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种植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种植业,发展加工业,培育服务业,构建现代花卉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动效益增长和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花农增收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现代花卉业。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原则。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全国时尚盆花与观叶植物优势地位,兼顾切花、盆景、观赏苗木和种苗(球)的发展,着力打造厦门-漳州-龙岩时尚盆花与观叶植物产业带、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绿化苗木与盆景产业带和福州-三明-南平-宁德鲜切花与食药用花卉产业带,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三是坚持科技兴花,自主创新原则。着力整合科技力量,建立运作良好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贡献率,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特色优势,集聚发展原则。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调整区域布局,引导产业整合集中,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优势主导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是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着力推广设施栽培、基质栽培、微(滴)灌技术、地膜覆盖、雨水回收利用等环保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坚持文化促进,协调发展原则。继承发扬传统花文化,不断丰富花文化时代内涵,把花文化建设与休闲观光、森林人家、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花文化建设带动花卉消费增长,服务生态省建设。
第三节 编制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建设海西现代林业的意见》(闽委〔2009〕44号)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闽委发〔2003〕6号)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0〕20号)
《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
《福建省“十二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
《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第四节 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实施,自主研发能力得到加强,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巩固提升;区域特色更加鲜明,区域分工更加合理,区域品牌更加强劲;产业链得到延伸和完善,花卉一、二、三产有机联动,基本建立起运转高效的花卉科技创新体系、生产示范体系、精深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福建特色的目标。
二、具体指标
从现在起到2020年,采取“两步走”战略。
到2015年,全省种植面积达4万公顷(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万公顷),花卉产值达500亿元,实现销售额达300亿元,花卉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培育、开发新品种10~15个,从业人员达60万人,花农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初步建立起种质资源创新体系、优势花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科研与生产互动互惠的研发、推广、培训体系以及统一规范的花卉市场和流通网络,基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建立起机构完善、高效运行的产业体系。
到2020年,全省种植面积达6万公顷(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2万公顷),花卉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额达600亿元以上,花卉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培育、开发新品种20~30个。从业人员达80万人,花农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民人均收入2倍以上。初步形成包括生产供应、包装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科研培训、以及对各个产业环节的配套服务在内的产业集群;聚集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并造就一支能够应对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实现产品多样化,信息有效化、储运便捷化、服务专业化和营销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花卉生产经营体系
--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花卉标准化生产,扩大出口型花卉生产规模,做大做强各类高端精品花卉。积极发展水仙花、中国兰花、榕树盆景、杜鹃花等传统特色花卉生产,大力扶持发展蝴蝶兰、杂交兰(小花型大花蕙兰)、富贵籽等新优盆花及鲜切花、荫生观叶植物、沙生植物、观赏苗木的新优品种专业化生产。
--坚持外向型高端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设标准化的花卉产品出口基地,实现花卉生产提质增效。完善花卉产品出口的配套服务,构筑花卉出口绿色通道。
--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业。在加快发展食用、药用和工业用途花卉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业,瞄准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新兴潜力市场,抓住现代人“饮食回归自然”需求,开发以花卉产品为原料的工艺、食品、化妆、医疗、保健品等,鼓励对花卉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发展花卉相关产业。支持发展具有福建特色与优势的金鱼、赏石与根艺等,鼓励发展多元化的花卉休闲产业,构建完善的“闽花”产业链。
--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闽花”品牌体系,支持“闽花”品牌的营销推广。鼓励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十二五”期间力争再创2~3个全国花卉驰名商标,2~3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加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支持现代花卉生产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加强花卉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
--发展现代花卉示范园区。在全省规划发展一批现代花卉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独特作用,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挥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在更大范围实施产业整合,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变。
(二)构建花卉研发创新体系
--强化优势栽培品种自主研发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加强品种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消化与吸收再创新,力争每年推出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每年引进推广国内外优新品种10~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