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谈判,确定对不同级别、类别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付费标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谈判,必须充分代表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综合考虑基金支付和个人负担情况,发挥集团购买优势,确保付费方式改革后,不增加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2.建立药品和特殊医用材料价格谈判机制。由省牵头组织,各地参与实施。一是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对临床使用量大、价格较高、辅助性治疗并易滥用的药品,按照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医保团购和批量采购的优势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谈判议价;二是对靶向药物实行专项谈判议价;三是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物价、药监等部门共同建立“江苏省特殊医用材料价格库”,并实行分类分级集中采购议价谈判。根据谈判结果,由价格主管部门发布其参考价格,并将谈判结果纳入医保支付管理范围。
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单病种价格;结合基金承受能力,对医保付费标准进行适时动态调整,既充分保障参保人员待遇,又确保对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更应符合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要求。
(三)完善管理手段,健全医疗保险服务监控标准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机制,优化经办流程,不断提高医保费用拨付效率,实现各类付费方式均按月结算,年终清算。对于符合医保政策和服务协议的医疗费用,要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及时拨付,尽量缩短结算拨款周期。各地要不断加大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不同付费方式特点分类确定监控指标,并加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力度,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要建立健全医疗费用控制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疗保险政策行为的绩效考核,激励其主动参与医保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付费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本实施办法规定,立足长远,统筹兼顾。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制定细化的、适合本地特点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二)加强部门协调。付费方式改革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要强化省市间、部门间、地区间以及与定点医疗机构间的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形成推进付费方式改革的工作合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付费方式改革政策,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严格加强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强化过程监控,促使医疗机构提供安全、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单病种定价机制改革,完善特殊医用材料价格管理,开展对医疗机构的价格特别是特殊医用材料价格的监测。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机制,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