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


  1、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明显 围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4.7--1.4℃,≥10℃积温2540℃-1330℃,年降水量450-560mm,日照2250小时,无霜期90-125天。境内有伊逊河、小滦河等6条主要河流,流量4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7亿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29.3万亩,地力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是马铃薯繁种适宜区和种植区。特别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坝上和接坝地区气候冷凉,种薯感病轻,种薯质量好,具备建设种薯繁育基地的优势条件,可规划种薯面积15万亩,建成后种薯供应能力可达30万吨以上。围场北靠内蒙、南邻京津,有承围、围多两条省级公路并与京承高速连接,京通铁路贯穿境内,有两个专用铁路货场,年吞吐量320万吨,区位优势明显。

  2、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要求,突出了“地膜+良种+标准化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2009年以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1.89万亩,种植面积接近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平均亩产1460.6公斤,总产量达到90.4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的收入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9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7.4 %。

  3、良种推广成效显著,扩繁体系初步建立 各级农业部门注重新品种引进,大力推广脱毒种薯,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推广脱毒种薯4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74%。全县脱毒种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脱毒苗和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一级种生产和梯级扩繁的良种繁育体系。

  4.营销能力不断提高,购销网络日趋完善 全县有薯菜网络交易中心1个,马铃薯专业协会26个, 5000多从事马铃薯营销的经纪人,通过营销实践,营销经验日趋丰富,营售能力逐年加强,购销网络日趋完善。

  5.贮藏体系初步建立,均衡销售效果明显 全县基本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的贮藏体系,促进了产、加、销各环节、各主体的有效连接,均衡市场需求,成为延长销售时段,化解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矛盾的突破口和主要举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场马铃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龙头带动能力弱,在精深加工、市场交易、品质提升、科技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提升发展。

  1、原料结构与品质不理想 围场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以传统菜薯和淀粉加工薯为主,适宜加工马铃薯全粉、薯条、薯片的专用薯种植面积小,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速度缓慢,既存在种植户“卖薯难”,又存在一些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买薯难”的突出矛盾。

  2、精深加工能力有限,竞争能力弱 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档次低,薯产品的研发生产、设备改造更新滞后,生产工艺落后,加工深度不够,淀粉提取率低,产品质量等级低,生产成本高,企业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能力弱,产业链条短。

  3、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强 缺少大规模的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场,不便群众销售,产业协会和经纪人各自为战,相互竞争,竞价销售,影响薯农利益,市场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强,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不配套,难以掌握市场行情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