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改革任务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领域、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国有经济要占据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要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竞争行业中国有企业也要培育排头兵。以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矿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一批企业集团。支持河北钢铁、开滦、冀中能源、河北建投、河北港口等大型企业开展省内外、境内外的联合并购。加快河北航空集团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地方国有金融产业,壮大国有金融产业规模,逐步提高金融等产业在国有资产中的比重。整合现有资产、资源,组建企业性质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集团、水务集团,提升融资功能。逐步妥善解决好企业办社会等遗留问题,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产业、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加大公司制改革力度,通过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相互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依法界定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规范的董事会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外部董事制度。
3加强和改善国有资产监管。按照政企政资分开的原则,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统一监管。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任期制、国有产权转让、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议等重要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目标考核,完善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1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部门发展性支出3年滚动预算编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快实施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部财政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政府债务预算制度,强化政府性债务监管,防范债务风险。
2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体制激励政策,将普惠性的激励政策调整为重点向“四个一”战略倾斜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绩效,促进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公共财政资源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公共工程、公共安全等领域。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转变产业发展支持方式,加大间接支持力度,减少直接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的功能。全省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