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
通过开展企业专利运用类试点、促进专利交易流转、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开展专利评奖等工作,活跃专利市场,加快专利产业化进程。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达到3.78亿元。专利运用类试点企业达到43家,专利产品销售收入总额达35.9亿元。7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两年内新增利润26.2亿元。我局将符合资助条件的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列入运用类试点,发放贷款贴息231万元。
一是专利运用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添财”行动。新认定运用类试点企业14家,全市运用试点单位累计达到43家。试点企业2011年销售收入总额达48.3亿元,同比增长29.1%,专利产品销售收入总额达35.9亿元,同比增长31.1%。正方工业等6家首批专利运用试点企业通过验收,6家试点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48亿元,2011年较2008年同比增加91.8%;专利转化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14亿元,2011年较2008年同比增长330%;专利转化项目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24.7%增长到2011年的55.4%。通过专利运用试点,11家试点单位成长为科技“小巨人”。
二是专利权质押贷款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建立了“收集需求、对接服务、业务指导、政策支持”的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模式。一年中,深入120余家企业开展调研和服务,广泛征集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需求,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组织编印并发放《专利资产评估指引》5000册,加强专利资产评估培训和对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对符合条件的纳入运用类试点给予资金支持。2011年,大连银行天津分行等12家金融机构向德凯化工等31家企业发放了33笔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达3.78亿元,同比增长147%。专利权质押贷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炜杰科技、博纳科技2011年的销售收入较获得贷款当年分别增长了30.5%和41.4%。
三是专利流转交易进一步活跃。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全国首个国际化知识产权交易机构,为促进专利权实施转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成立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等5家“专利流转储备中心”,为促进创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搭建了平台。其中药物研究院流转储备中心单笔7500万元专利转让交易成功。我市专利交易数量首次超千件,达1024件,其中引进外省市61家企业的217件专利在本市实施转化。登记专利技术交易合同289件,登记额达到2.06亿元。
六、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
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机制,圆满完成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双打”行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不断优化本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全年立案查处各类专利纠纷、假冒专利案件26件,结案25件,结案率达96%。
一是高质量开展“双打”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围绕《天津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在为期8个月的专项行动中,先后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抓紧贯彻落实专项行动工作部署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的通知》《关于做好带专利标记商品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3次,集中在塘沽区洋货市场、红桥区大胡同小商品城等区域开展行动,针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重点市场南开区苏宁电器市场的6家卖场数千种商品进行多次执法检查与抽查。整个行动期间市区两级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出动523人次、检查各类商业场所341个、检查带有专利标记的商品20.7万件。国务院专项行动督查组对天津“双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