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推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制定和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差异化收费标准,合理分布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大型分拣中心,改造和新建一批生态性良好的集装箱垃圾压缩转运站,构建小型压缩转运站为主、大型转运站为辅的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垃圾收运系统现代化水平,建成全面涵盖、运转高效、科学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加快推进双流九江、青白江祥福、龙泉驿万兴环保发电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构建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系统。
  4.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重点发展养殖废弃物能源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家园。以户用沼气池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鼓励养殖场、养殖大户建设配套沼气工程,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内循环模式;以村或联合村为循环单元,发展秸秆沼气技术和集中供气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良化。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秸秆建材、秸秆包装材料生产等领域,推进秸秆、食用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覆盖还田、堆沤还田。
  (五)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加大清洁生产方式推广力度,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氨氮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较2010年分别减少3.9%、6%、5.5%和14.9%。
  1.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以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冶金建材、轻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确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重点企业名单,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或超过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扩大清洁生产范围,探索不同行业发展清洁生产的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
  2.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无污染、低污染的高新技术及节能节水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重点推广洁净煤、多联供、余热余压回收、“三废”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及污泥等技术,引导企业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余压等进行循环利用。
  (六)倡导绿色消费。从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带动作用,加强绿色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市场体系。
  1.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机制,明确绿色采购的主体和责任,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绿色采购对象和标准,定期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逐步提高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2.建设绿色消费市场体系。建设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等绿色消费品市场,绿色原材料、绿色技术、绿色生产设备等绿色产业用品市场,以及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连锁店与交易市场,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实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准,限制一次性资源消耗型物品的使用,培养绿色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的转变。
  3.加强绿色消费教育。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普及绿色消费知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消费宣传活动,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的绿色消费渠道。
  (七)加强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
  1.建立废物分类收集系统。建立完善的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强制回收产品、包装物分类收集系统。以社区为基础,合理指导居民实施生活废弃物分类,将废物分类收集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完善社区废物分类收集网点,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多层次废物集中分拣整理场所。
  2.设立区域性废旧物资交换中心。按照行业布局情况,统一规划,整合、改造现有废旧物资交易场所,设立区域性废旧物资交换中心,培育和发展面向全国的可再生资源市场,重点开展汽车废旧配件、废旧家电、废旧电子、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交易,建立行业性废旧物资的数据库和交易系统。
  3.建设技术创新开发推广平台。大力推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全市各级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整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科技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建立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污染减排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开发平台和转让推广网络体系。
  六、空间布局
  (一)总体空间布局。立足我市环境和资源特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突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鲜明特点,构建四大循环经济发展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1.城市循环经济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及成都高新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围绕循环型、节约型社会建设,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循环型城市。以“天府新城”为重点示范区域,建立企业网络、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信息平台,增强循环型信息资源对于物质资源的替代功能,积极发展电子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抓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深入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2.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和彭州市等地。重点推进石化、冶金建材、食品烟草、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生物制药、新能源等行业的循环体系建设。突出产品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再制造和流程再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大宗废弃物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
  3.农业循环经济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市域西部的都江堰市、郫县、温江区、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和蒲江县等地。重点发展“种-养-深加工”和生态休闲农业循环经济,拓展和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突出各地的农业特色和休闲功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区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农业土壤环境,控制面源污染。
  4.生态功能涵养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发展带和龙泉山发展带。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建设成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旅游功能区,发挥其自然生态纽带、氧源和绿肺的生态功能。
  (二)建设先行示范园区。培育和建设7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先行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逐步按照生态化园区标准进行改造。循环经济先行示范园区包括:四川石化功能区、青白江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经开区、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和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重点推进园区实现设施共享、企业间副产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循环用水。以延伸产业链为主导,因地制宜引入补链企业,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实现园区资源消耗最小化和污染物零排放。
  1.四川石化功能区。重点围绕炼化一体项目,采用二次加工渣油加氢脱硫、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等工艺,实现全程清洁生产。充分利用企业间和产业间的“链接”和“代谢”关系,实现废气、废水以及工业固废的回收利用;完善下游配套化工产业链,构建完整的化工循环产业链,打造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青白江区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依托现有大中型企业,继续推进企业间的循环耦合,并依托大型企业,采取适用可行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余热、煤气、废水、固废等的综合利用。鼓励补链企业加入,推进产业补链招商选资,力争把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
  3.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的生态化,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指导,促进物流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配送效率,控制物流成本,打造生态物流园区。
  4.成都经开区。以构建汽车循环产业链为核心,重点建立以废旧汽车回收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场为重点的废旧汽车循环经济体系,实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与现代化大规模汽车生产消费相适应;建立有效的零配件再生利用体系,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和轮胎翻新行业,积极启动再制造(翻新)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
  5.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园区立足资源再生利用、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制造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三大领域,重点引进节能装备制造和环保装备生产制造的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以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为核心打造相关产业链,加速推进废旧电器回收利用,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