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城郊公园建设。按照“一环、六区、百园”的布局,继续推进城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近自然化、公园化改造,推动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提质增效,高标准、高质量建成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中轴城市森林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依托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园林特色大街、推动立体绿化。启动重点小城镇休闲公园建设。
●高效利用水资源。继续推进再生水利用、雨洪调蓄利用等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继续实施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河流防洪安全、健康生态,服务区域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和工艺;逐步建立节能减排运行机制,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继续实施裸露农田治理,加大“沃土计划”实施力度,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生态区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湿地保护和开发建设,实现恢复建设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建立野生生物保护小区。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按照城乡全覆盖的要求,扩大各项服务的覆盖面;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标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五个领域的一体化工作,健全下乡支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水平。
1.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继续坚持城乡教育“四倾斜”政策①(注:① 城乡教育四倾斜政策:即“教育均衡向农村倾斜、区域教育均衡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区域内教育均衡向基础薄弱学校倾斜、教育对象受教育均衡向弱势群体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加大向远郊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城乡免费资助政策,以公办学校接受为主,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提高农村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配置。加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校长、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多渠道实现城市中心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优势互补。继续扩大名校到农村办分校规模、加大高校对农村中小学对口支援。
●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农村教育空间布局,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以上;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加快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探索制定农民学历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乡镇成人学校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新增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完善制度政策,强化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农村教师免费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在同等条件下,有农村中小学任教经历的教师优先。
2.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医疗卫生发展方向。优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加强农村卫生环境建设,农村饮水卫生合格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农村无害化户厕实现全覆盖。
●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鼓励城乡医院开展对口协作,积极引导市级以上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郊区布局,增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实力。强化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差距。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其具备三级医院的功能和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补充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实行聘用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农村地区平原、山区和半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艰苦地区津贴;为农村地区定向培养医学毕业生;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培养力度,改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结构。
3.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城乡一体化科技支撑
●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加强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新科技推广,发挥首都科研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中心①(注:① 农业科技五个中心:即“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五个中心,并建设若干特色园区,以打造国家层面的高端农业服务平台,实现“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聚集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四大特色。)国家级支撑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进程,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
●加大农村低碳循环科技应用。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科学利用;加强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节电、节水、节能、循环、环保技术;进一步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和艺术含量。
●培养新时期科技型、创业型农民。加大农村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支持农村田间学校建设,积极培养乡土专家、全科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推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互动交流,继续做好科技下乡,提高农村社区信息化水平,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创业型农民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
4.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活跃农民文化体育生活
●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建立城乡统筹的文化事业发展体制,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资源配置,实现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基础文化设施管理和运行制度,不断提高城乡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演出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坚持提供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广泛开展农民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对惠民文化工程①(注:① 惠民文化工程:主要包括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场演出工程和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扶持力度,增加场次,拓宽演出范围。支持各区县特色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地区文化活动品牌。扶持农村民间艺术团体建设,重视丰富农民工文化活动。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健身场所建设,加强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办好京郊农民体育展示大会、北京市农民运动会。广泛开展便于参加、趣味性强的农民健身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五)推进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把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放到城乡一体化的突出位置。把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把健全培训制度、增强农民就业技能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与整合,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
1.广开城乡就业渠道,建立城乡统一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促进就业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范围,通过试点,将城镇就业管理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逐步“并轨”。整合城乡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城镇促进就业政策,在项目、范围和扶持力度等各方面逐步趋于一致。统一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现“一对一”就业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