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的通知

  园林绿化节水:加快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园林绿化使用再生水,建设10个“清水零消耗”、20个“清水低消耗”公园,城市公园绿地节水灌溉率达到95%,其他城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率达到80%以上。
  节水创建:继续推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完成海淀区、大兴区、怀柔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任务,推进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新建节水型单位3000个、节水型园区10个、节水示范单位100个、养殖节水示范工程30处,完成500个节水新农村和500个居民社区的节水创建工作。
  (2)雨水利用。
  城乡建设区域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的原则,同步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增加滞蓄利用雨水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雨水利用水平。
  中心城及新城: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区、学校、公共绿地(含公园)、城市道路等区域,采取修建蓄水池、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方式收集利用雨水,实现径流系数不增加。
  --建设区雨水利用。在建、新建小区、公共设施区、学校等建设雨水利用工程,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灌溉绿地、洗车、喷洒路面等,减少雨水排放量,节约水资源。
  --公共绿地(含公园)雨水利用。规划城区及新城内所有公共绿地(含公园)实施雨水利用工程,实现雨水全收集。
  --路桥雨水利用。结合道路桥梁建设和城市积水点改造,规划建设89个地下蓄水池,重点解决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问题,增加雨水利用量。
  --河湖及砂石坑雨洪利用。充分挖掘河湖蓄滞雨洪能力。规划在中心城西部建设雨洪水引渗工程,将西部地区的雨洪水引入阜石路、西黄村、北坞村等砂石坑滞蓄下渗,回补地下水,同时减轻城区防洪压力;在中心城东部修建雨水调蓄工程,利用清河砂子营、坝河千亩湖等蓄滞洪区蓄滞雨洪,减轻河道排水压力。
  郊区:利用河道闸坝、坑塘洼地、老河湾、砂石坑等建设雨水利用工程750处,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再生水利用工程。
  再生水利用量:到2015年,全市利用再生水1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利用再生水 1.5亿立方米,河湖环境利用再生水4.4亿立方米,市政杂用利用再生水0.6亿立方米,农业利用再生水3.5亿立方米。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
  再生水厂建设:城六区现有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城六区、新城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为再生水厂。
  到2015年,城六区再生水厂达到22座,再生水生产能力增加到408万立方米/日。新城规划新建、扩建再生水厂30座,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139万立方米/日,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170万立方米/日。
  再生水管线:配合市政道路建设新建再生水管道685公里,其中城六区208公里,新城477公里。为保证西南热电中心、东北热电中心、燕化公司、永定河、城区重要河湖等重点用户的用水,规划建设再生水利用输水(调水)管线167公里,调水规模约101万立方米/日。继续对再生水使用进行长期监测。
  6.水资源保护工程。
  (1)水库库滨带保护工程。
  在密云、官厅、怀柔等10座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建设库滨带98.6平方公里,防治面源污染。
  (2)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61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810平方公里。
  (3)水源地农村水环境治理。
  对水源保护区65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涉及的1000余个村庄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源地100个村庄的治污全部完成。
  7.三大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1)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
  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促进西南部地区水岸经济发展。
  防洪工程:永定河干流堤防加固46公里,险工护砌39公里,修建堤顶路95公里。官厅水库配套设施消隐及塌岸治理。开展陈家庄水库前期工作。
  生态修复:在干流上新建园博园、南大荒、麻峪及稻田四处功能湿地,面积170公顷。实施园博园4.2公里河道生态治理,对永定河宛平湖至市界段45公里河道实施生态修复。
  中小河流治理:治理中小河流8条,治理长度69公里。
  滞洪区建设:完善国家级小清河分洪区安全建设。
  (2)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
  继续推进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还清水质,改善环境,服务顺义空港地区、通州新城等沿河重点发展新区。
  防洪工程:北运河干流治理甘棠橡胶坝以下河道30公里,加高、加固温榆河48公里未达标堤防等。对十三陵、桃峪口水库的配套设施进行消隐。对榆林庄闸、鲁疃闸等3座闸坝开展安全复核及鉴定工作,并实施消隐工程。新建温榆河蓄滞洪区拦河闸、分洪闸各1座。
  重点发展区水环境治理:对未来科技城、通州新城、海淀山后、丽泽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河湖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针对城市河湖中存在的生态功能单一问题,规划对紫竹院湖、高碑店湖、红领巾湖、团结湖等13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完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建设翠湖、柳林等9处湿地466公顷,修复水陆过渡带1291公顷,支撑昌平未来科技城、通州新城对水环境的要求。
  中小河流治理:城六区河道环境整治20条,治理长度108公里;新城治理河道 12条,长度92.5公里;整治蔺沟、流村2个水网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