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源保障格局。
构建“外调水与本地10座水库、6处水源地和再生水统一配置”的水源保障格局,建立以本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和应急备用水源等多水源互联互调、分质供水、安全可靠的水源系统。
┌──────────────────────────────────────────┐
│ 10座水库:官厅、密云、怀柔、白河堡、遥桥峪、半城子、大水峪、北台上、斋堂、 │
│十三陵。 │
│ 6处地下水源地:顺义的八厂水源地、三厂水源地、怀柔应急水源地、平谷应急 │
│水源地、张坊应急水源地、马池口应急水源地。 │
└──────────────────────────────────────────┘
为满足北京市不同时期的用水需求,北京市水资源保障战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前),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之前,争取境外调水,应急水源地不停采,继续动用密云水库库存水,确保首都水源安全。积极推进海水淡化,作为首都战略水源的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5~2020年),在南水北调来水初期,争取多调水,以减少本地地下水开采,涵养保护地下水。逐步实现城区主要依靠外调水、郊区依靠当地水源的城乡水源保障布局。现有的应急水源地由市政府统一管理调度,作为城市的备用水源,兼顾当地供水。
第三阶段(2020年之后),首都水源保障将具有坚强的抗风险能力,拥有多种补源通道和灵活的调度能力,实现城乡水源保障的合理布局,实现宜居的水生态环境。
北京市水资源保障格局示意图(略)
(二)城乡供水格局。
全市形成“1个中心城供水网、10个新城供水单元和多个村镇供水点”,即“1+10+N”的城乡供水格局。
中心城一网由一条环路、两大动脉、四个枢纽、六座主力水厂构成。
┌─────────────────────────────────────────┐
│ 一条环路:由总干渠西四环段、南干渠、东干渠、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管线等 │
│形成沿五环路的供水环路系统。 │
│ 两大动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至密云水库输水工程和密云水库至九厂输水 │
│管线。 │
│ 四个枢纽:大宁调压池、团城湖调节池和密云水库、怀柔水库。 │
│ 六座主力水厂:现状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第八水厂、田村山水厂,规划郭公庄 │
│水厂、第十水厂。 │
└─────────────────────────────────────────┘
北京市城乡供水格局示意图(略)
10个新城供水单元;实现“每个新城至少建成一座骨干水厂,新城内部管网互联互通”,保障新城供水安全。
多个村镇供水点:建设70个集约化供水单元,提高村镇供水标准。
(三)城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
1.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按照适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污泥处置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形成“城六区2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为再生水厂,建成8处污泥处置工程;新城建成34座再生水厂;42个重点镇均建有污水处理厂,水源区村村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格局。
┌──────────────────────────────────────────┐
│ 城六区22座再生水厂:现有方庄、高碑店、酒仙桥、北小河、清河、肖家河、吴家 │
│村、卢沟桥、小红门、北苑10座,新建回龙观、东坝、定福庄、郑王坟、垡头、五里坨、 │
│孙河、苇沟、河西、上庄、翠湖、稻香湖12座。 │
│ 城六区8处污泥处置工程:现有清河、水泥厂、方庄、庞各庄4处,新建高碑店、 │
│琉璃河、小红门、郑王坟4处。 │
└──────────────────────────────────────────┘
2.资源化利用。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再生水厂建设和再生水用户的扩大,本市将逐步形成“城六区利用22座再生水厂,建成4个热电厂回用系统、6个河湖环境补水工程,实现4大热电中心、30条河流、27个湖泊、多处郊野公园全部使用再生水;新城利用34座再生水厂向郊区10个水网、10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约3.3万公顷(50万亩)农田灌溉以及其他工业与市政杂用领域得到充分利用再生水”的资源化利用格局。
北京市城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示意图(略)
(四)城乡水环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