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随着上海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断推进,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将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卫生事业发展将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五”时期,随着上海科技发展的世博后续效应逐步显现,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在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将极大地促进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四)医改深入推进,迫切需要攻坚突破,“十二五”时期将成为卫生改革深化期。
“十二五”时期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当前,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实践证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但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医改将逐步进入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的关键阶段,必须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创新。
三、“十二五”上海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中西医并重,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为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保障全体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作出贡献。
(二)总体思路
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主线,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推动健康服务策略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卫生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在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制度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立足科技创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和卫生事业现代化。
三是立足城乡统筹。坚持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强郊区卫生事业发展,推动全市整体水平提升。
四是立足多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引导社会参与,提供多元化、多样化服务。
五是立足对外开放。坚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提高上海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四)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卫生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型取得突破,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基本形成。
具体目标:
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享有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满足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增强上海医疗卫生服务对国内、国际的辐射能力,提高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是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全面加强医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基本形成。
四是增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满足应对突发疫情和重大灾难事件处置的需要。
五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在继续保持较高的人均期望寿命的同时,减轻人群残障、失能程度,降低疾病负担,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六是促进卫生事业转型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居民合理、有序就医,加强居民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卫生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七是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既要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又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十二五”上海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和完善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眼病防治、口腔病防治、院前急救、采供血、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各专业领域协调发展。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基本建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成并启用市妇幼保健中心,实现妇幼机构、网络、功能重组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和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建设。明确界定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职责和任务,切实落实各级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专项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各级各类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建立科学的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公共卫生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