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拓展,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理念,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大战略支点,重点提升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的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推动特色产业基地要素集聚,实现首都高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创新发展。

  图1 强化“两城两带”集聚辐射效应示意图(图略)
  1.增强“两城”自主创新与辐射带动能力
  中关村科学城。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力度,聚集产业创新要素和高端业态,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创业孵化职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制一批新标准、转化一批重大成果,打造体现国家自主创新水平、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和区域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未来科技城。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人才发展相关部署,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科技创业团队,建设一流科研人才的集聚地和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集聚央企集团、大型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围绕新能源、信息、冶金、航空等关系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布局的领域,构建国际一流的科技研发平台,探索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创业机制,开展核心技术的战略研发、关键技术的跨越发展、重要技术的集成示范,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带动首都乃至全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区。
  2.提升“两带”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
  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以海淀区北部地区、昌平区南部地区为重点,加快研发服务资源、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加强与顺义临空经济区等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提升北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重点加快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攻关,转化一批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重大创新成果,推进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用友软件园、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永丰新材料基地、昌平风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要素集聚,提升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持续推进亦庄、大兴行政与空间资源整合,拓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范围,带动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周边聚集区联动发展。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动硅谷、风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及星网工业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京东方8.5代线)、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采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吸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产业化,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产业集群,提升南部产业带技术层级与产业规模,建设首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和对外辐射合作的重要承载区。
  (三)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进工程
  建立健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统筹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承担的重大专项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等重大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军地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筛选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军民两用技术或产品,推动落地转化或产业化推广。
  承接和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实施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网络、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造条件,支持领军企业、科研院所、新兴产业组织等参与和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重大创新成果在京产业化。
  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成果应用示范项目。围绕城市应急、交通管理、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城市运行管理关键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与新兴市场培育。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试点,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太阳能示范应用、轨道交通装备示范应用等六大示范应用工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进程。

五、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的适宜环境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