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突破纳米技术、高纯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高性能合金技术、稀土材料和应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大力提升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技术水平,促进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石化新材料等规模化发展。推动磁性材料、高性能锂电池、大型风机叶片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非晶材料、新型医用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新材料特色领域产业规模。
5.新能源汽车产业
完善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及测试平台,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充换电标准、服务规范制定。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以混合动力汽车为补充,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加快汽车充电站、专业维修服务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模。
6.新能源产业
加强智能电网、大容量储能电池、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材料及元器件、地热能转换、生物质能转化、新一代核能、储能和能量转换等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推进核心装备研制、运行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推动太阳能光伏领域大尺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大型并网逆变器等领域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强化风电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提升检测认证和服务运营水平。加强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与工程服务。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热泵供暖、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能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建设适应新能源并网运行的智能电网体系。
7.航空航天产业
重点推进航空发动机、卫星通信、导航定位、遥感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航空航天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军民协作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平台,加强卫星应用相关系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动遥感技术、导航技术等在气象监测、土地资源、防震减灾、城市管理、个人移动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水平。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促进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一体化的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
8.高端装备制造业
坚持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方向,围绕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特高压输配电、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角度离子注入机和刻蚀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行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装备、风力发电变频控制系统、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提高整体研发、系统设计和技术服务总承包能力。突破优势领域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发展瓶颈,增强高档数控机床、自控系统与精密仪器仪表、信息传输设备等自主化发展能力。
(三)加快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强化高技术对传统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信息化建设和先进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为突破,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业态培育与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与信息化建设
支持汽车、医药、机械、化工、轻工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重大产业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升级。围绕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库存等全过程管理需求,推进信息技术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2.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加强生物育种、基因工程、农业节水、病虫害预防控制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技术升级与转型发展。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新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水平。
3.推进服务业创新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把握“三网融合”发展契机,推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网络平台、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金融、物流、商业、旅游、医疗、教育等传统服务业。推进高新技术在文化、传媒、动漫游戏、设计创意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四、实施产业竞争力升级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