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产业部分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技术行业较少,重点产业功能区集聚与辐射效应相对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投融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层面的体制机制还需完善,科技资源效能仍需进一步充分释放。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孕育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产业创新与要素竞争面临新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一场以低碳经济、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新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创新部署,全球范围内抢占产业科技制高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竞争日益加剧。北京高技术产业肩负着引领我国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大使命,面临新技术革命契机,也面临激烈的发展竞争。
我国处于创新推动转型战略机遇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新环境。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逐步上升,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以产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
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新契机。新时期,国家高度关注大区域协同发展部署,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重大契机。滨海新区、曹妃甸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批高端集聚区加快建设,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区域间在产业要素布局、重大项目招商、产业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新问题。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北京深入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重要战略部署,这将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做大规模总量、拓展空间、培育新兴增长点带来良好机遇,也将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加速,承担创新引领与示范带动新使命。2011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定位,提出“发挥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的使命要求。按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应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能力建设、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部署和探索,发挥在全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于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坚持高端化、总部化、集约化、轻型化、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规模、质量与效益,增强“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影响力,形成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力支撑,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区和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就是要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加速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统筹促进就是要探索统筹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加强产业要素、创新资源、空间资源的统筹谋划,激活央源、地源、民营、外资等创新资源活力,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