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以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导产业。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创新发展工程,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推动优势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延伸,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把先导产业培育成河南工业新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先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1.新能源汽车产业
坚持依托基础、联合高端、强化联盟、系统运作,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发展纯电动客车、轿车、低速微型车为方向,以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子控制技术为突破口,着力突破整车设计、动力系统控制、强电保护、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超级电容模组、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推动“一大两小”(电动客车、电动小轿车、微型电动车)整车制造产业化。积极打造新乡百亿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形成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源系统生产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推进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许继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等建设步伐。探索形成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电和换电相结合以换电为主等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市场推广模式。完善特色示范运营模式,推进“十城千辆”试点工作,使我省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的先导区和试验区。力争到2015年,全省电动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5万辆。
专栏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
整车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打造控制系统-电池组-电机-汽车产业链,尽快形成整车生产规模。其中,以郑州宇通、河南少林、河南新美景整车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及公交车;以郑州日产、三门峡速达、郑州海马为骨干,重点发展中高档纯电动轿车及商务车;以河南龙瑞、河南奔马、新乡新能、新乡新马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纯电动低速车。积极支持郑州宇通年产6000辆混合动力客车、5000辆纯电动客车项目,河南少林7500辆纯电动客车项目,郑州日产80000辆纯电动商用车项目,郑州海马60000辆纯电动车项目,三门峡速达10万辆纯电动轿车项目,河南龙瑞2万辆低速纯电动微型车项目,新乡新能年产5万辆低速纯电动微型车项目,新乡新马15000辆电动观光车及载货车项目等的建设。
动力电池产业。发挥河南电池集群优势,依托新乡环宇集团、金龙集团、中航锂电、科隆集团、多氟多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隔膜、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到2015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25亿安时生产能力,重点支持河南环宇年产动力锂电池2﹒5亿安时项目,河南科隆电池及电池组7亿安时及各类镍氢、锂电电源材料1﹒5万吨项目,河南金龙集团24亿安时锂电池及隔膜材料1﹒2亿平方米项目,河南华西新能源年产7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中航锂电12亿安时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多氟多5亿Ah(安时)项目等,积极打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组-电池控制系统-充放电-试验-试运行”完整产业链,形成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源系统生产中心。
电机、电控产业。加快开发整车智能控制系统、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系统等电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全工况、高效率、高功率车用电机,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电动汽车用电机电控30万台套、电动汽车空调50万台套、电动转向器24万台套、车用600-5000法拉超级电容器200万只。以南阳嘉远、南阳防爆、金润新动力、瑞发水电、通宇新源、三门峡速达为骨干,建设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27所、中航电动汽车为龙头,建设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重点支持中航电动汽车10万套车辆动力总成等项目建设。
充电服务产业。加快开发制造纯电动车智能充电站系统和设备及部件,到2015年形成年产2000套智能充电站系统、2万台智能充电设备、10万台车载充电器生产能力。重点支持许继集团年产200套智能充电站系统、2000台智能充电设备、1万台车载充电器项目,建设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
|
2.生物医药产业
坚持园区发展、链式发展、龙头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加快生物技术药物、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等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血液制品、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等产品。重点推进郑州、新乡2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提高焦作、周口、驻马店、南阳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水平,建成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5%以上。
专栏12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 |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以华兰生物、邦和药业、郑州安图绿科等公司为依托,巩固新型疫苗及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药物产品优势,加快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干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鼓励华兰生物等企业拓宽血浆来源,扩大血液制品、新型疫苗规模,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重点支持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中原生物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发酵原料药产业。大力推进原料药向产业链下游及高端产品领域延伸,重点支持天方药业、焦作健康元等加快开发高端抗生素原料药新品种;支持天方药业、辅仁药业、新乡拓新等企业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重点发展阿奇霉素、辛伐他汀、核苷等系列化产品;大力开展制剂研发,提升制剂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实现剂型多样化。重点支持天方药业抗生素原料药、健康元硫氰酸红霉素等项目建设。
现代中药产业链。着力推进中药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完善中草药种植养殖-初加工-成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重点扩大焦作四大怀药、南阳山茱萸、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等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支持羚锐制药、宛西制药、辅仁药业、福森药业等企业发展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培育优势新品种。重点支持辅仁药业150亿片(粒、袋)固体口服制剂生产车间建设项目、羚锐制药年产5000万贴芬太尼贴片项目等。
|
3.新能源产业
按照创新引领、企业主导、项目支撑、集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及生物质能产业,着力突破纤维乙醇产业化、多晶硅清洁生产、薄膜太阳能光电转换效能提高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积极打造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特色产业链。支持建设洛阳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郑州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南阳国家级生物质能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安阳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等4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专栏13 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 |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中硅高科、洛阳尚德、河南保绿能源、四季沐歌(洛阳)、河南中光学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太阳能三路径梯次发展。晶硅电池重点发展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薄膜电池重点发展光伏玻璃等基础材料和光伏电池,聚光太阳能重点实现控制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重点支持中硅高科多晶硅副产物循环利用高技术产业化、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真空管及热水器等项目建设。
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以天冠集团、中石化(河南)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推动纤维乙醇等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化生产,加强生物质原料开发利用,加快沼气、秸秆、垃圾等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重点突破纤维乙醇、生物柴油等产业化发展瓶颈,重点支持天冠集团等企业生物天然气及联产发电等项目建设。
风电产业。以龙源电力、豫源发电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风电轴承及主轴、叶片、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产品。重点支持龙源电力15万千瓦机组风电项目、登电集团1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项目等。
|
4.新材料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品级提升,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超硬材料、钛合金、镁合金等特色产业链,加快发展高强轻型合金、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积极发展培育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郑州和长葛2个百亿元超硬材料核心区,保持超硬材料总量及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把鹤壁镁产业基地逐步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中国镁谷”。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专栏14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
超硬材料产业链。以郑州华晶、黄河实业、大地合金等骨干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高品级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产品,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行业,积极开发高效、精密及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品,加快实施华晶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项目、黄河实业22000吨压机合成粗颗粒金刚石单晶及大直径聚晶复合片产业化项目、中南钻石年产3﹒2亿克拉高品级工业钻石项目、河南力量公司超硬材料制品项目等,打造超硬原辅材料-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超硬材料装备完整产业链,保持我省超硬材料总量及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钛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洛阳市万吨海绵钛和钛合金制品生产能力的产业优势,发展钛合金板带材和钛合金管型材,开发钛合金热交换器等高端钛合金材料制品,重点支持中航重工725所钛材料研发基地年产5000吨高精度、短流程钛板带及换热器项目和新安宝瑞钛业3000吨钛加工项目等的建设,形成钛合金-海绵钛/钛板带/高尔夫球头/医疗支架完整产业链,带动洛阳钛产业基地建设。
镁加工产业链。依托鹤壁地恩地、富迈特、万德芙等骨干企业,重点支持鹤壁地恩地公司年产5万吨高品质原镁及深加工、富迈特公司年产1﹒2万吨挤压型材、汇和公司年产2万吨高品质原镁及深加工、万德芙公司年产1万吨高品质脱硫剂和5000吨挤压型材,积极打造高纯镁/高品质镁/镁粉/镁屑/-高性能镁合金/镁牺牲阳极-镁合金压铸件/挤压型材-汽车零部件、镁冶炼废渣-环保陶瓷滤球/蓄热体产业链,实现鹤壁镁加工在产量及技术等方面的新突破。
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以河南科信电缆为依托,支持发展碳纤维电力电缆、新型导体电缆、核电缆;以河南现代包装为龙头,加快发展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软包装膜、聚氟树脂膜防寒透湿等复合材料,使其形成规模;支持实施商丘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开封10万吨/年聚甲醛和濮阳三聚氰胺隔音、防火、保温材料及复合改性材料等项目。积极发展新型化工材料,围绕国内急需的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依托中平能化集团等骨干企业,促进结构材料轻质化,重点支持中平能化集团20万吨/年己内酰胺、2万吨/年改性尼龙工程塑料、3000吨/年安全气囊丝等项目建设。
|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培育更多与工业转型升级密切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快速扩大。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0%,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发展相协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业
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以提供解决方案为核心提高服务增值能力,引导和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继续引导郑煤机、中信重机、许继集团等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专业维修、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积极拓展服务外包市场,推动制造业企业把产品设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设备维护、商贸物流等业务外包出去,加快外包业务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2.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
重点围绕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等行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成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建立并完善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平台,把郑州打造成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大型企业重点推进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配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推进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等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着力推进开发中原有色金属价格指数和建设有色金属现货电子交易所。构建专业性行业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电子交易与物流服务集成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8-10个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到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
3.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
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积极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支持省级产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设计与研发园区,加快建立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与工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形成一批以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为纽带、具有行业特点与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工业设计机构与人才队伍,重点支持中小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需求引进一批专业设计人才。
4.信息服务与软件业
围绕钢铁、机械、石化、冶金、食品等重点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加大信息系统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数据处理和运营等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技术、工具的研发,引导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动系统集成、测试、数据处理等业务向高端化发展。在科研院所集中、高技术企业聚集的郑州、洛阳、安阳、焦作等城市,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集中建设以大型仪器设备、科技信息情报、知识产权、智力资源、技术融资、产业孵化、技术转移等为主体的科技应用服务基础平台。推动电信增值服务和融合业务发展,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工业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业,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与先导产业需求,加快开发适应行业特点的工业软件,加快产业化步伐与应用推广。建设中小企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服务外包技术创新平台、软件信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业与软件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1700亿元。
专栏15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加强研发设计领域共性和基础技术研发,依托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郑州、洛阳为重点积极发展软件开发和系统应用外包。大力发展离岸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或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
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重点建设新加坡物流园区、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双汇冷链物流中心、郑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华润爱生医药冷链物流园、国药控股河南物流中心、鹤壁煤炭物流园等40个物流园区和分拨中心。依托河南煤化集团、省供销社、安钢集团、双汇集团、万里运业等企业重点推进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化建设。支持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建设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依托郑州现代物流港、中原信息港和国际航空港建设,实施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工程;实施十大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工程,以“网上商都”建设为契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推动构建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到2015年,全省7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和100%的大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的比重显著提升。
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围绕18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基地,促进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类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把工业设计与研发环节向基地集中,把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基地建成产业集聚区的技术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鼓励海外优秀研发服务人才来豫创业。
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依托紫光通和锐之旗信息技术、中船重工713所、九洲计算机、河南省数字证书等企业和机构开展生产性企业管理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现货及期货电子商务交易及物流业务;建设郑州中部软件园、郑州(河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郑州(中国)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郑州移动通信增值产业园、洛阳呼叫中心外包服务产业园。
|
第四章 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