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材工业
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通过技改提升水泥、耐火材料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平板玻璃、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率。重点发展中高端建筑陶瓷、卫生洁具陶瓷、化学建材、高档石材、石膏轻质复合板等新型建材,全面提高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优先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隔热隔音材料等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做大做强水泥产业,扩大水泥制品规模,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工程建设。提高平板玻璃、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率,着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厚超白玻璃、超薄电子基板玻璃以及光伏太阳能玻璃等产品,大力发展支撑军工、环保、新能源和建筑等产业发展的非金属矿制品。重点培育安阳和鹤壁陶瓷、焦作塑料建材、南阳石材等一批特色建材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建材基地。
专栏6 建材工业产业发展重点 |
水泥产业。重点加强节能环保改造及品牌水泥制品的规模化生产,增加高铁轨道板水泥、抗辐射水泥等品种,积极开发特种水泥新品种;鼓励和支持天瑞集团、河南同力等河南龙头骨干企业和中联集团等央企,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整合。
陶瓷产业。重点发展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高档卫生陶瓷生产线,加快承接陶瓷产业集群转移,培育安阳、鹤壁、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等6大建筑陶瓷产业发展集群,推进鹤壁山城、安阳内黄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以中高档卫生陶瓷、卫浴配套等相关产品为主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玻璃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特殊产品,推进玻璃窑炉节能降耗及玻璃深加工,生产满足光伏产业、建筑节能需求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完成洛玻集团整体搬迁改造,推进安彩集团光伏太阳能玻璃、河南金堆城钼业low-E(低辐射)玻璃等项目建设,鼓励玻璃企业与建筑业、汽车产业、光伏发电与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企业建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研发共性技术及适应各领域需要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加快形成大型、优质、高档浮法玻璃原片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其他非金属建筑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珍珠岩、膨润土、蓝晶石、沸石、碳酸钙粉体、滑石等为重点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加快发展高档石板材,大力推进内乡、镇平、泌阳、新郑(薛店)等石材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非金属矿制品,重点推进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产业集聚区发展,积极整合棕刚玉产业;支持河南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功能陶瓷、新密市正泰耐材有限公司刚玉-莫来石均质料等项目建设。
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隔热隔音材料,提高新型建材产品在整个建材行业的比重;壮大新乡新型建材工业群,强化河南昊华宇航、中平能化集力等企业与沿海下游企业的合作,积极支持孟州奥森人造板、河南永威安防等企业项目建设。
|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立足产业基础,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基地和新兴服装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
1.化工产业
坚持石油替代发展战略,以发展高端化工产品与构建循环产业链为重点,充分发挥煤盐资源综合优势,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扩大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和提升水平。依托永城、义马、驻马店、濮阳、获嘉、襄城6大煤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烯烃、二甲醚、乙二醇、1,4-丁二醇、聚甲醛、醋酸、高比例混合汽油等甲醇深加工产品;依托舞阳县、叶县、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完善烧碱产业链、壮大纯碱产业链。同时,加快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技术改造,实施以颜料和涂料、化学添加剂、化学助剂、感光材料4大产业链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提升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00亿元。
专栏7 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
煤化工。重点打造煤-焦炉煤气-甲醇-二甲醚,甲醇-二甲醚-烯烃-化工产品,焦化苯制已二腈,甲醇-醋酸-醋酸纤维等4大产业链。加快甲醇、二甲醚混合燃料及高比例甲醇汽油的应用试点工作。重点推进豫北现代煤化工基地、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中平能化循环经济焦化产业园示范建设。推动实施洛阳、安阳、濮阳、永城、获嘉等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鹤壁、义马两套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及开封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
石油化工。重点打造化工轻油-烯烃、烷基苯、甲苯等苯系列产品产业链,重点建设双酚A、环氧丙烷、己二腈、脂肪族异氰酸酯、乙二醇、烷氧基硅烷、无水氟化铝、重铬酸钠、氰化钠、钛白粉、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等装置;采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性能合成材料及改性专用料,高性能膜材料,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高档涂料、染料和胶黏剂,超净高纯电子化学品,电池用化学品,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高性能催化剂、助剂、溶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高性能氟硅新材料等产品。推进洛阳石化新增千万吨炼化项目建设,支持河南煤化集团(洛阳龙宇化工)PTA(对苯二甲酸)和聚酯项目建设,推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PX(对二甲苯)项目实施,风神轮胎500万套半钢子午胎、好友轮胎120万套全钢、500万套半钢子午胎二期建设。
盐化工。重点打造盐-烧碱(氢氧化钠)-PVC(聚氯乙烯)、氯气-盐酸、偏硅酸钠、AC(偶氮二早酰胺)发泡剂、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产业链,进一步增加离子膜烧碱产能,加快PVC树脂向高端加工和耗氯产品向精深产业发展步伐,推进河南煤化集团永银化工、中平能化集团、开封东大化工等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平顶山盐化工基地建设。实施河南煤化集团濮阳100万吨/年真空盐、60万吨/年联碱,金山化工集团漯河60万吨/年纯碱、60万吨/年氯化铵、10万吨/年三聚氰胺,东方希望集团平顶山30万吨/年烧碱、36万吨/年PVC,中源化学南阳30万吨/年小苏打等项目。
化肥。加快氮肥原料路线改造,推进省内外煤炭企业整合化肥企业,建设百万吨级化肥基地,实现原料煤的本地化、多元化供应。着力推动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生产,钾、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及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硫酸生产废热回收等,加快现有中小化肥企业向精细、复合、混配肥料转型。依托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开封晋开化工集团、河南昊华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煤化集团等企业,加快氮肥技术改造,打造开封、安阳、新乡、濮阳、驻马店5个大型氮肥产业基地。推动实施周口绿源化工有限公司科技肥料项目、三门峡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粉状磷酸一铵项目、新乡豫北化工有限公司高效缓释肥项目、郑州阿波罗肥业有限公司缓控肥项目等。
精细化工。重点建设无水氟化铝、钛白粉、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等装置;重点打造颜料和涂料、化学添加剂、化学助剂、感光材料4大产业链。依托河南煤化集团精细化工板块、财鑫集团、河南佰利联、河南多氟多、河南宏业生化、河南庆安高科、漯河兴茂钛业、濮阳蔚林化工等企业,重点发展树脂、合成橡胶原料及添加剂,触媒,洗化品原料,高档涂料,染料等产品,保持颜料、橡胶助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的国内先进地位。
|
2.有色金属产业
以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不断延伸加工链条,努力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鼓励发展有色金属终端加工产品,提高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比例,着力发展铝、镁、铅锌、钨钼、铜、钛6大产业链。支持骨干企业实施煤电铝及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铝工业产业链,高起点发展镁合金板带材、高精度铜板、专用铜管、钛板带及换热器等深加工产品。加快建设巩义百万吨铝深加工示范基地、长葛大周百万吨金属铝再生利用示范基地及10个铝加工特色园区,推进济源铅锌加工、鹤壁镁加工和洛阳钨钼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680万吨,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800亿元。
专栏8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重点 |
铝工业产业链。完善煤-电-铝-铝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精度宽薄板、CTP(在机直接板)印刷板、轨道交通用大型铝板和型材、罐料、电解电容器中高压阳极箔、汽车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等铝加工材等。以伊川电力集团、新安电力集团、河南神火集团、河南豫联能源集团和焦作万方铝业为重点,强化骨干电解铝企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商丘产业基地及永城、登封、新安、伊川、渑池、沁北、豫联等铝加工产业集聚区。
铜加工产业链。重点打造电解铜-铜带、铜线、铜箔-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解铜-铜管、铜板,铜合金-铜合金型材、铜合金结构件等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用引线框架铜带、高档铜箔、高速列车及铁路电气化专用异型铜导线、电网用铜母线、异型材、变压器带箔、高性能无氧铜杆等铜加工材。
镁产业链。重点打造镁矿采选-金属镁冶炼-高纯镁-镁合金、金属镁冶炼-镁粉(屑)-镁牺牲阳极产业链,巩固镁粉、镁粒和镁牺牲阳极产品优势,扩大镁合金挤压型材和压铸件生产规模,配套发展原镁冶炼和镁合金。支持鹤壁富迈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镁合金厚板和洛阳铜麒镁业公司变形镁、铝及合金板带材加工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镁合金和镁加工产业基地。
铅锌产业。围绕产业链下游产品的需要,积极开发短流程生产铅、锌合金和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广直接还原炼铅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强铅锌多品种金属综合回收和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建设。支持豫北金铅蓄热液态炼铅环保技术改造、安阳岷山有色金属无焦炼铅等项目建设。推动实施豫光金铅冶炼废渣料多金属综合回收和济源金利冶炼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等项目。
钛产业链。重点打造海绵钛-钛铸锭-钛铸件、钛板带-钛加工部件产业链,加快发展换热器、钛板带、钛焊管等高端产品,形成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制品完整产业链。重点发展换热器、钛板带、钛焊管等深加工产品。支持双瑞钛业海锦钛等项目建设,带动洛阳钛工业基地建设。
钼钨产业链。重点打造钨钼矿采选-焙烧精矿-氧化钼、钼铁、钼粉等深加工-钨钼制品产业链。重点发展超粗、超细及纳米粉末与硬质合金制备、功能梯度涂层硬质合金(含数控刀片及刀具)、无钨或少钨超硬工具材料、微型钻头、盾构刀等精深加工与成套工具、特种钨丝、高性能超薄或超大钨板材、钨基复合材料等特色材料。支持洛阳栾川钼业集团钨钼深加工项目、洛阳钼都钨钼科技钨深加工项目建设。
|
3.钢铁工业
坚持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立足技术进步、精深加工,弥补产业短板,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推动组建产业联盟,加快战略合作与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钢铁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骨干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改造,重点发展高强度建筑和机械用钢,扩大专用宽厚板、优质棒线材、汽车大梁用板,容器板、高强度耐腐蚀耐超低温等特宽厚板,精密钢管、耐腐蚀钢管等优质钢系列品种,形成“高、特、专、精、深”为主导的产品结构。推动“一区(安阳)五点(舞阳、济源、南阳、信阳、郑州)”建设,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力争到2015年,省内钢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2500万吨、2700万吨和3800万吨,全省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400亿元。
专栏9 钢铁工业产业发展重点 |
钢铁冶炼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钢板带材、高性能特种钢、高强度特种钢材、冷轧不锈钢等产品,加快生产高速铁路用钢铁、硅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新能源用钢、高档工模具钢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加快建设安阳优质钢板带材基地、济钢以棒线为主导产品的特钢基地、南阳汉冶特钢特宽厚板生产基地、舞阳钢铁专用宽厚板基地、信阳钢铁豫南建筑用钢生产基地、长葛青山金江冷轧不锈钢和不锈钢制品基地。
重点支持骨干企业16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支持安钢集团完成120万吨冷轧薄板(含20万吨硅钢)生产线、热轧汽车用板、压力容器板、液压支架板、油气输送管线板、风力发电用板、桥梁板、高级别船板、超薄集装箱板、热轧酸洗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支持济源钢铁大型铸锻钢件技术改造,发展高性能齿轮钢、紧固件钢、弹簧钢、轴承钢、高强特殊钢棒线材;支持信阳钢铁200万吨钢管和河南凤宝特钢年产50万吨油井管、高压锅炉管、高压气瓶管和汽车用管等项目建设,支持舞阳钢铁4200毫米轧机改造,发展海工钢,水电用钢、模具钢、超低温高强度耐腐蚀特殊船板等重要宽厚板;支持河南青山金汇冷轧不锈钢和不锈钢制品等产品延伸和深加工项目建设,发展冶炼镍铁-炼钢-连铸-热轧外加工-冷轧-产品制造产业链,形成镍系列L2000、L3000不锈钢有缝管、制品、不锈钢装饰材料等系列产品;支持沙钢永兴钢铁、信阳钢铁发展400~500Mpa兆帕高强度螺纹钢筋。
|
4.纺织服装业
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龙头带动、培育品牌的总体要求,强化企业提升、节能环保、设计创意、品牌塑造、产业配套关键环节,突出发展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大力承接中高档面料和服装产业转移。重点培育郑州、安阳、商丘、南阳、周口、许昌、开封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支持在以上纺织集中区布局建设高水平印染项目。完善服装配套和物流配送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节点,以1小时经济圈为半径的服装配套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600亿元。
专栏10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重点 |
纺织产业。重点打造化学纤维长丝、短丝-纺纱-坯布-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纱线-坯布-印染、后整理-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化学纤维短纤维-(针刺、水刺、缝编、热风、熔喷等非织造工艺)-非织造布-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布3大产业链。推进实施河南新野纺织高档织物生产线、银龙集团高档棉纱、河南中方实业集团高档精梳纱等项目。支持在郑州、安阳、新乡、南阳、睢阳、扶沟形成6个印染行业染整集群,加快周口扶沟印染高档面料、睢阳区针织印染等项目建设。
服装产业。重点打造坯布-印染布-排版-裁剪缝制-熨烫后整理-包装-成品,纱线-编织-染色-后整理-成品2大产业链。重点培育郑州中原纺织服装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二七区服装园、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商丘市睢阳服装园、安阳纺织产业园、滑县产业集聚区、镇平县产业集聚区8个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全面提升郑州女裤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扩大女装、男装、针织服装、羊毛衫等品种规模,提升“豫派”服装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化纤产业。重点打造浆粕-纺丝-人造纤维及化工单体-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氨纶等)产业链。重点推进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及其应用、生物质纤维材料产业化及其应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