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专栏10 高端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工程

  大力发展核电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激光装备,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智能装备制造,依托三江航天、武船重工、武重、湖北航宇、华工科技、华工数控等重点企业,突破高端数控系统、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档轴承、液压件等关键技术,围绕特种机器人、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高档数字化激光柔性制造装备及关键器件产业化、轨道智能装备产业化、三维超声波探伤仪产业化、数字医疗电子直线加速器产业化、救援装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到2015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5个。

  3.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新材料科研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新材料。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电子信息材料。发展新型石英晶体、光纤预制棒等光通信材料,加快发展电子薄膜材料、导电膜、柔性电路板基材、高端磁性材料、硅片及外延片、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等微电子材料,硅晶体、超细锂电池粉体、超细镍钴粉体、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解液和电极、燃料电池薄膜等。

  --生物及环保材料。大力发展药物控释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人体软硬组织、仿生材料、全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及环保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支持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蜂窝复合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及玻璃纤维、硼纤维、陶瓷纤维等无机纤维材料。

  4.生物产业。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药品的产业化,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鼓励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医药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生物医药。大力促进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原料药及中间体发展,提高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发展水平,加快新型医疗器械和高端卫生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进一步提升抗生素、抗肿瘤药、麻醉药、计生药等传统药物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制造。围绕微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加强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降低原材料、水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制造。

  --生物农业。加强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和推广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在农、林、牧、渔、禽及绿化、观赏植物等方面的应用。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药及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

  四、重点产业布局

  (一)总体空间布局。

  “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要以“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为统领,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促进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和经济合作,逐步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群”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

  两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

  三带:沿三条横向交通干线(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和汉十高速公路暨汉渝铁路)形成三个核心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善、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带(长江沿线冶金、装备和石化产业集聚带,江汉平原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和盐化工产业集聚带,汉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

  三群:形成三个内部产业配套合理、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区域整体竞争力强的城市圈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

  “一核两极三带三群”总体空间布局图

  武汉城市圈重点布局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两型”产业:以武汉市为核心,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基地,在圈域内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汽车、装备、石化、纺织服装等先进制造业。加强金融支持、股权流转、研发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方面的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建设、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宜荆荆”城市群重点布局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宜昌市为核心,发挥水电基地的能源优势以及农产品、磷矿丰富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化工、食品、纺织等先进制造业;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更加重视“三废”资源化、余热能源化,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形成多层次闭路循环、无废物无污染的工业体系,建成全国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襄十随”城市群重点布局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襄阳市为核心,发挥大型企业、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现有产业的配套优势,优先发展汽车、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十堰市建设成为“中国商用车之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随州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地位。

  (二)重点产业基地。

  1.汽车产业。以东风汽车公司为龙头,加快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轿车,以武汉的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随州的专用车、襄阳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十堰的中重型商用车为特色,支持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汽车走廊沿线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优势产业集群,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绵延带。

  专栏1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武汉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加快乘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加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加快推进神龙三工厂、东风本田二厂项目建设。

  --十堰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生产基地,加快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

  --襄阳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生产基地,加强电动汽车研发和自主品牌能力建设。

  --随州专用车生产基地。

  --孝感国防专用车生产基地。

  2.钢铁产业。以武汉青山、阳逻,鄂州和黄石的沿江走廊为重点,发展以特种钢、钢材深加工、钢铁副产品循环利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以硅钢片等特种钢及汽车板材、船板、钢结构为特色的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绵延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