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工业绿色发展模式,积极强化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扩大循环经济规模,促进工业低碳增长,努力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按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分类指导和准入管理,狠抓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严控能耗污染增长源头。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及能力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创建绿色企业。四是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
专栏4 产业间循环利用工程
加强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利用,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建设煤气回收发电、燃气-蒸汽循环发电、余热余压发电、干熄焦、蓄热式燃烧、热电化联产项目,积极推进钢铁企业与发电企业“共同火力”项目和钢铁企业煤气提氢供化工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大力开展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系统。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
加快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加速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端化。
1.电子信息产业。加强核心知识产权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加快由加工装配向研发制造的转型。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光传输、光器件领域的优势,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加快通信交换设备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以软交换技术为代表的通信系统与设备;加快发展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系统与终端设备,加大对长期演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支持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加快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模组、显示终端和激光投影,加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三维、低温多晶硅、触摸屏、电子纸等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下一代网络。积极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软件、业务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引导现有网络向第六代互联网协议过渡。支持三网融合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推动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加快射频识别、二维条码、传感器、嵌入式器件、数据处理与计算、远程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微电子与应用电子。重点加快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互联网协议网络及系统芯片、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芯片、数控系统专用控制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嵌入式集成电路卡芯片等集成电路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大功率发光二极管芯片为核心,重点支持高亮度蓝光等芯片研发及制造,积极打造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测试到产品应用和工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着力改善消费电子产品配套环境,进一步扩大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主导产品产量,积极发展数字家庭、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围绕智能电网、功率模块、电力装置等领域,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产业化。
--软件和信息化服务。着力发展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构建涵盖航空航天数据获取、数据加工与处理、数据开发与提供、数据综合增值应用的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规模化生产产业链。重点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国产数据库、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优势软件产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打造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多语信息、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云计算等服务型产业。
2.汽车产业。完善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整车生产规模,优化整车产品结构,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配套能力和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和专用车。加快汽车服务发展步伐,形成汽车服务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乘用车和商用车。大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以自主品牌为重点,着力发展低排放、低油耗、低价格和高性能的乘用车。加快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大力开发生产重型载重车和微型车。到“十二五”期末,形成26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乘用车160万辆。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
--专用车。支持武汉、孝感、随州、十堰等地重点发展工程施工、市政作业、国防建设、高速公路、机场、油田等特种专用汽车,形成专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30万辆以上,将随州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培育3家以上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
--关键零部件及总成。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总成产业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轿车零部件,突破性发展燃油喷射系统、节能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和安全气囊、防盗装置等高技术含量汽车零部件产品,形成高端化、全覆盖、多品种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全面提高配套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与整车生产企业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供货,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推广应用重量轻、可再生的新材料。加快开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动国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实现发动机再制造规模化。
--汽车服务。完善和创新汽车市场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汽车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集汽车展示、消费信贷、租赁、保险、技术培训、售后服务、报废回收、生产性物流、二手车交易和汽车文化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检测检验中心,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专栏5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总成配套工程
围绕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神龙、东风日产、东风小康等重点企业,实施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战略和关键零部件总成配套能力提升战略,建设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新能源客车改造、东风汽车股份公司新能源商用车、湖北国通青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襄阳江山汽车变速箱有限责任公司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变速箱、襄阳宇清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电驱动机械式变速动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等项目。到2015年,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达到300万辆份,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具备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条件并形成5万辆的产销规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乘用车产量的比重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