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监察综合平台。围绕重点业务监督和政府绩效管理,将网上监察系统逐步与各部门联合审批系统对接,同时与业务协同的联合审批系统互联,实现对业务办理全流程的实时监控、预警和纠错。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公共安全监管、民生工程、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事项纳入监察范围。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系统和行政绩效量化标准,对各部门、公务人员的绩效进行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估。

  4.完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对公安、医疗、消防、交通、森林防火等重点专业处置部门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搭建以省级应急平台为枢纽,以市级应急平台和省政府相关部门专项应急指挥系统为节点,县级应急指挥系统为端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信息化体系。完善移动指挥平台功能,提升全省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打造区域应急平台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联动系统,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加强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省级指挥中心,指挥管理协调全省无线电监测网,实现自动化遥控监测和测向定位,完善省级无线电台站数据库、频率数据库、监测数据库、检测数据库、设备数据库建设。

  (三)信息惠民工程。

  1.开展 “数字教育”。基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附中等优秀教育资源,搭建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集成式教育资源系统,为全省教师、学生提供课件、教案、试卷、教学视频等优质资源。依托省、市级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音像馆等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省、市级文献资料服务中心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中心,提供科研论文、研究资料和图书馆馆藏典籍的一体化检索、定位服务。继续推广 “校校通”、“家校通”,促进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信息沟通,推进可视化学习终端在农村地区普及。依托省教育资源网络,为教师、学生创造远程互动教学环境,并积极与国外学校及教育机构网络资源交互,获取国际化的优质教育资源。

  2.实施 “数字医疗”。推进全省二甲以上医院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实名制分时段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并可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方式查询医院、专家、挂号和床位等相关信息。鼓励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婴儿、特殊病人等重点受诊群体的跟踪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在全省二甲以上医院逐步推广电子病历应用,实现病历概要、门 (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七个业务领域的基本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数字化和共享。采取 “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在全省各地市逐步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预警等服务。

  3.实施社保 “一卡通”。按照全省社会保障卡建设 “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要求,建立省内跨地域信息化平台,将全省城市、农村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人员信息、就业人员信息等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卡范畴,实现 “人手一卡”和 “一卡通”。

  (四)信息兴农工程。

  1.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工业信息化部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 (试行)》 (工信部信〔2009〕256号),依托现有国家、省、市 (州)、县 (市)和乡级站、办、所及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全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协调涉农政府部门资源,建设省级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满足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建设移动农业公益性综合信息服务短信平台,形成 “政府牵头、电信搭台、多方经营、企业让利、农民受益”的农业公益性信息平台运营模式。

  2.搭建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政府政策决策、宏观调控、粮食安全预警等能力。建设适合我省特定自然环境、品种特点的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的农情网络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农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等一批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适应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精益化生产方式的需要。建设农业生产监测与预警系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追溯系统、农产品流通监管系统,确保农产品安全可控。

  3.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利用信息技术,围绕粮食深加工、畜禽乳精深加工、长白山绿色生态食品等重点产业,建立一批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批发、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等现代化示范基地。推广物联网、3G、GPS等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产监控、自动滴灌、水质监测、测土配方、田间施肥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发挥信息技术在订单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广 “企业+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集成分散的农业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推广RFID在农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应用,建立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控制追溯系统和产品流通监管系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利用3S技术、仿真与模拟技术对营造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等工作进行优化,提高林业建设精准化、智能化和生态保障能力。

  4.建设新一代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围绕重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扶植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特色网站和交易网络平台,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流通渠道的信息化改造,发展现代物流,支撑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需求,促进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整合全省休闲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全省统一的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挖掘全省农村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农业资源数据库,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向游客展示全省农村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企业和旅游产品等休闲农业旅游信息。

  5.实施广播电视 “户户通”和 “村村响”。继续巩固和完善“西新工程”建设,推进无线覆盖工程、村村通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 “盲村”普查和工程建设任务。组织实施广播电视 “村村响”工程,把农村有线广播作为我省覆盖工作的重点,建设乡镇有线广播站。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和 “村村响”。

  (五)数字城市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