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显现。
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 (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车载信息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高清晰LED显示屏、生物识别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以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软件产业成为新亮点,截止到2010年,全省从事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超过800家,先后有13家企业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累计认定软件产品达到1246项,汽车、人口、教育、政府、电力、农业、矿山等行业应用软件以及信息安全软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信业快速增长,2010年业务总量达到631.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1.6亿元。
(七)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先后制订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数字城市”建设、新农村信息化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制订了 《
吉林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指标》等法规和文件。信息安全得到加强,电子认证应用进一步推广。10余万户企业利用数字证书进行网上纳税、工商年检。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省内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信息化人才5800余人,面向公务员、企业家的信息技能培训分类开展。
总体来看,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信息化发展较快的时期,信息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环境与激励政策不完善;二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及创新产品;三是资源整合与共享水平低,低水平重复浪费现象突出;四是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运作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 “十二五”期间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和积极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信息技术正酝酿新一轮突破,信息化作为经济增长 “倍增器”、产业升级 “助推器”、发展方式 “转换器”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给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同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以及随之引发的诸多复杂矛盾,也对我省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新兴信息产业迅速催生,带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推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激发大量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批新兴产业业态不断崛起壮大。信息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助推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变革,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国内外纷纷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快信息社会建设步伐,将信息化作为赶上现代化潮流、抢占未来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新机遇。我省应当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 “十二五”时期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为我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路径。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交汇,引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新路径。“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将加速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当务之急。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我省 “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
信息化在增强政府执政能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消除城乡差别等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民主法治、人文宜居、公平正义、包容增长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治国理念。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政府改善民生的呼声更加迫切。必须以信息化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必须利用信息化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通过信息化消除城乡差别,弥合 “数字鸿沟”。以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使命。
(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诸多复杂矛盾相互交织,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更趋复杂,各种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诸多复杂矛盾交织在一起。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中的作用,将成为吉林省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国内其他省市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风起云涌,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缺乏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对信息化需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我省信息化建设肩负的历史任务更显艰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着力以电子政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效率型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以信息化应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优化信息化环境,全面建设 “数字吉林”,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带动和促进全社会信息化发展。创新信息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合作共建、收益分享的运作机制,推动信息化长期可持续发展。
2.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化统一部署和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按照需求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协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