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科普创建成效更为显著。不断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开展“5335”科普工程创建评选,本着“深化一批、突破一批、推广一批、聚焦一批”的创建原则,建立覆盖社区、学校、企业、事业的科普创建体系。截至2009年,全区共有市级科普示范社区4家,区级科普示范社区13家,科普居委会、村委会573家,创建比例达到72%;科技教育特色学校50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是科普环境发展不断优化。根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科普工作着眼重点人群,突出重点领域,强化重点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行社区科普工作评估办法(此项举措荣获中国科协“百县百项科普项目”优秀奖),提高街镇科普工作积极性;加大科普投入,人均科普经费由2005年的不足2元,增加至2009年的6元;实行重大科技科普基金,每年有重大科技科普基金800万,调动、吸引社会对科普事业投资的热情;重视科普奖励,每年对科技节(周)、每两年对科协系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二)工作瓶颈
一是在科普功能的定位上,缺乏滚动调节、创新推动的有效途径。在功能定位、人群覆盖和活动创设上需要不断滚动化调节,针对群众关心和容易迷惑的科学热点,科普工作的反应速度和服务切合度需要继续提高,针对高端人群的科普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需要创新和完善,科普事业对创新文化的推动作用需要继续增强。
二是在大科普格局的形成上,缺乏协同推进、整合开发的有效方式。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计划的工作机制需要完善;两区合并后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共享需要加大力度,对社区和条线上的分层分类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
三是在自主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借助外力、发挥自力的有效办法。针对浦东“两个中心”建设、重大项目启动以及民生科技、低碳经济、后世博经济的重点和热点,在科普活动策划、科普产品(作品)设计和生产、科普节目创作等方面,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普遍参与、互动传播的原创性“自主产品”尚不多见。
四是在工作机制的长效上,缺少积极渗透、综合利用的有效抓手。科普工作和科普意识还没有渗透于新区的各项工作当中,缺乏有效的机制体制和抓手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使科普工作由政府主办向社会多渠道投资转变,实现科普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科学素质行动的社会化。
(三)形势要求
从上海来看,正进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跃升、创新体系建设突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科普事业,是推动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