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质环境领域
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监测、预警、防范、治理等技术方法研究,形成特色显著、优势明显、系统配套、能够满足江苏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理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理论及预警模型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先进技术研究,进行GPS、INSAR与常规监测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应用,改进我省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
2、开展重大建设工程环境地质危险性评价技术研究。围绕南水北调、京沪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结合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地下水水位、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推进地质环境质量危险性评价技术转化应用研究,及时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环境状况基础资料。
3、开展矿山环境评价与治理技术研究。开展矿山环境评价评价、保护、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构建省内不同类型矿山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苏北传统采煤区域塌陷地综合治理研究。
4、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开展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和沿江傍河地下水战略水源地建设技术研究,选择2-3个典型区,建成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新技术和地下水战略水源地建设新技术示范区。
5、开展水-土环境变化同步监测技术研究。研究水-土元素含量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探索水土污染风险评价及监测的技术方法,选择苏锡常地区,建立水-土元素含量变化监测基地。
6、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崩(滑)塌和滑坡预警技术与推广应用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示范研究等;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滑坡易发区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7、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灾害发生机理;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加快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灾技术研究;针对全省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建立应急调查、治理技术体系、灾情评估技术体系。
8、根据全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规律,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城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逐步建立符合本省实际的标准化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四)国土资源管理科学领域
以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化服务为目标,开展国土资源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巩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提出江苏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战略,建立引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绩效评价与行政监督以及辅助决策的支持技术体系。
1、开展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厘清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围绕土地与矿产资源开展要素市场配置价格形成机理研究,完善资源定价和核算制度,深化土地租税费理论研究。围绕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动产登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利与集体土地流转、基本农田保护等一系列土地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产业政策、矿业权有偿使用和流转办法、地质环境保护研究。开展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体系研究,提高科学理论对政策服务的能力,提高政策出台的科学性。
2、开展国土资源发展战略与国土规划技术研究。分析资源、生态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展新时期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开展江苏省国土规划的若干重要专题研究,探索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与持续利用、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国土资源保护与空间管制制度的技术,构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规划技术框架,为编制江苏省国土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3、开展国土资源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研究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和决策支持数据库,建立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有效运行与调控的国土资源调控决策支持体系。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