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艰苦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改善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5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制定实施幼儿园、高校、特殊教育学校的编制标准。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流动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编制重新核定后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和教师退出机制。制定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校长公开竞聘上岗制度。
专栏12: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注册改革试点
改革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和程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机制。使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规定学时、较为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水平。
专栏13: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改革试点
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机制,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和大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地对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系统的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方式改革。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的我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探索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体制和机制。
专栏14: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改革试点
建立以县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教师公开招聘机制。实行省级统一考试、各地自主招录的教师公开招聘办法
(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1依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落实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持久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超收分配都要做到法定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12年达到22%(按扣除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计算达到18%),并稳定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部用于教育。提高地方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012年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各地土地出让收入扣除规定支出后,按余额的10%足额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设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减免。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凡达到一定建筑面积的,依据各地教育设施规划,由开发单位负责按比例同步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无偿交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建筑面积较小的,按比例缴纳建设学校资金。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乡(镇)、村自治组织支持教育事业。
3积极化解教育债务。认真落实省政府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确保按时完成化债任务。在筹措偿债资金过程中,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挤占挪用其他教育专项资金,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防范机制,防止发生新的债务。
完善高校债务化解机制。高等学校是化解债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财政隶属关系,由省市政府分别制定所属高校偿还债务奖惩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全省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到2012年,力争使我省高校的债务水平比2009年的银行贷款本金余额明显下降。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从严控制高校新增贷款。
4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建立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学金或直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5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继续加强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建设,落实“校财局管”的经费管理体制。完善高校经费“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重大财务支出坚持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完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严格教育经费审计制度,重点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