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推动集聚发展和节约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综合性、战略性举措,制订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完善体系,强化载体,重点突破,破解瓶颈,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一是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加快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尽快成规模、出形象。加快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启动一批组团规划建设。完善城区经济发展载体,支持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商务中心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支持市辖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务区,积极发展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批发交易、文化旅游街区等服务业,培育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能力,优化县城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促进产城互动。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战略基点作用,科学编制规划,重点推进城中村和城市郊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边远山区、采煤沉陷区、压矿区等区域结合扶贫开发和居民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各类建设资金,推广舞钢、滑县、新乡等地的经验,抓好1435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600个左右、建成500个左右,引导和推动各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和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宜居城镇,着力解决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市政设施能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和部分城市供电供气“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区、城市重要景观轴线、交通站点周边的城中村和旧住宅小区改造;以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3座受水目标城市的配套供水设施和中央投资支持的建设项目为重点,对县以上城市供水设施进行扩容改造;实施100个以上污水处理项目,建成40个;实施48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实施594个城市绿化、园林、河道整治、水系建设等生态设施项目;实施36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359个棚户区和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40个商业中心(街区)改造项目;实施1117个城市道路、综合换乘枢纽、公交停靠站、公共停车设施等项目,全面完成省辖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积极开展城乡建设银团贷款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城投公司发行城投债;力争完成城建投资1500亿元以上。三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顺应房地产开发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的趋势,培育开发中小城市、县城房地产市场。争取国家扩大我省公积金贷款试点范围。四是完善体制机制。理顺城市新区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系和考评办法。制定城市组团升级考核标准与办法,出台支持城市组团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城市新区内的中心镇改设办事处试点,做好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和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开展农村人口就近有序转移试点。着力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问题,逐步将城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探索实行积分制入户城镇制度,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壮大高成长性产业保增长,改造传统优势产业补短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后劲,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速度,着力推进500个左右5亿元以上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战略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增量、拓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调存量、破瓶颈,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在行业发展引导上:一方面,抓增量、拓优势。着眼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省内在建项目产能结构,支持和引导电子信息、汽车整车、矿山装备、工程机械、面肉制品、乳品饮料、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物流、冷链物流、钢铁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行业壮大规模、拓展优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调存量、渡难关。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产能状况、电价上调、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等各方面因素,研究制订电解铝、多晶硅、钢铁、化工等行业相关应对方案,引导企业通过内部挖潜、降本提效加快改造提升,利用倒逼机制,把帮助骨干企业摆脱困难与促其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挂钩,加快产品结构即期适应性调整,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工作推进抓手上:一是抓龙头,促配套。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加快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抓好重大前期项目推进工作,力促重大在谈项目签约落地。按照滚动接序、动态调整的原则,及时把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纳入联动推进机制实施范围。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装备等30条产业链和120个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超过30个。二是抓集聚,促集约。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主线,重点解决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不明晰、发展空间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服务功能提升、节约集约发展、统筹综合协调,完善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加快服务业集聚平台和载体建设,重点抓好一批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高度重视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启动矿业资源开发利用园区规划建设,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抓创新,促升级。依托骨干企业,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新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90家;组织实施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等22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等20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四是抓节能,促减排。节能降耗方面:认真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建立节能目标监测预警平台,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更加注重通过市场机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低能耗产业。组织实施八大节能专项行动计划。支持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和重点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抓好河南天丰节能板材、平顶山天安煤业等49个重点节能项目和安阳豫北金铅、灵宝黄金等6个重点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重点抓好产业园区(集聚区)循环化改造,实施“城市矿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可循环利用的废弃资源)、大宗固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安阳艾尔旺等28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污染减排方面:编制环境容量预算,对电力、钢铁、造纸等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试行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促进环境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污水处理厂等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治理设施减排效率。继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沿线及淮河、海河、黄河、长江流域工业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对造纸等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对冶金等非电行业实施脱硫、脱硝治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五是抓要素,稳运行。加快推动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复产,建立煤炭储备制度,完善电煤供应机制,扩大省内重点合同量,增加陕煤、晋煤入豫量,搞好产运需衔接。加强电力调度考核,做好电煤库存与发电出力综合优化调度工作,增加外购电量,完善迎峰度夏(冬)和阶梯供电方案,全力保供应、保民生、保重点。完善铁路、公路运输协调服务机制,确保重点物资运输。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