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土渠由机械开挖的比人工开挖的最小边坡系数适当扩大;
2 衬砌渠断面技术
1) 衬砌渠宜采用U型或T形断面;
2) 衬砌渠道最小边坡系数可适当减小;
3) 衬砌渠材料选择和厚度参考表6.3.3-3;
表6.3.3-3 渠道防渗衬砌材料和适宜厚度 单位:cm
材料
| 厚度
| 材料
| 厚度
|
黏土夯实
| ≥30
| 石砌
| 浆砌块石
| 20~30
|
灰土、三合土
| 10~20
| 浆砌石板
| ≥3
|
水泥土
| 8~10
| 混凝土(现场浇筑)
| 6~12
|
4) 各级渠道之间、渠道各分段之间渠底衔接要保证水面的平顺衔接;
5) 农渠渠道放水口高出平整后农田进水端至少10cm以上;
6) 衬砌渠比降的设计主要根据渠道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流量来计算,清水渠道和浑水渠道比降设计要分别计算;
7) 衬砌渠设计考虑防冻。
6.3.4 管道输水
1 根据机井位置、灌区特征、田间配套等选择确定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
2 管道输水系统级数一般为1~2级,当管道流量小于30m3/h时管道级数多为1级;当管道流量在30~60m3/h时管道级数多采用干管(输水)和支管(配水)2级系统;当管道流量一般不小于60m3/h时可采用多级系统;
3 干管和支管根据地形、田块和灌溉需求特征进行固定铺设,一般进行下埋处理且下埋深度一般不小于60cm,对于特殊田块和特殊地形可考虑移动管道的设置;
4 管线铺设尽量平直,减少折点和起伏,干管走向尽量与灌区走向一致;支管走向尽量与农作物植行一致;
5 支管和给水栓(口)设置间距宜为50~100m;双向灌溉间距设置一般取高值,单向灌溉间距设置一般取低值;
表6.3.4-1 井灌区管道输水小畦灌溉田间工程配套标准
| 土壞
类别
| 畦数
(个/hm2)
| 出水口
间距
(m)
| 工作支
管间距
(m)
| 管道
密度
(m/hm2)
| 固定管
道级别
(级)
|
方畦
| 轻壤、中壤
| 180~330
| 40~50
| 60~70
| 120~150
| 2
|
重壤、黏土
| 180~330
| 40~50
| 90~115
| 90~120
| 2
|
长畦
| 轻壤、中壤
| 70~240
| 40~50
| 100~120
| 90~120
| 2
|
重壤、黏土
| 70~125
| 40~50
| 140~160
| 90
| 2
|
6 管线管材选择应综合考虑管道材料和管道设计流量。
表6.3.4-2 流量设计对应下的管材选择
管材
| 混凝土管
| 石棉
水泥管
| 水泥
沙土管
| 硬塑料管
| 移动软管
|
流速(m/s)
| 0.5~1.0
| 0.7~1.3
| 0.4~0.8
| 1.0~1.5
| 0.5~1.2
|
7 管道系统中设置分水、给水、泄水、量水和安全保护等附属设备;
8 天津地区宜以低压塑料管道为主,宜布置为6~10m/亩。
6.4 喷微灌工程
6.4.1 大型管道式喷灌系统按输配水系统和独立用户系统两个层次分别设计。
6.4.2 天津地区喷、微灌的水源水质符合喷微灌要求。
6.4.3 喷灌输配水
1 输配水系统一般分总干管、干管和分干管3级系统,管网设计多为树状管网;
2 输配水系统管网的设计流量、设计压力满足全部用户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需求;
3 输配水系统的水源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和特征分析,如水源为河川径流要进行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保证率和临界径流特征值分析;如水源为水库和地下水应进行水量供需调节特征值分析;
4 自压喷灌系统在进水口处设置滤水网,机压喷灌系统在加压泵吸水处设置拦污闸;
5 管道起伏处设置排气装置,对于自压喷灌系统干管上设通气管,其高度高于水源水面高程;
6 平原田块分干管的铺设尽量与作物的种植方向一致,山地丘陵田块分干管的铺设尽量沿等高线铺设。
6.4.4 喷灌用户系统
1 喷灌用户系统的喷灌设计遵循均匀度的原则,不得漏喷,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2 喷灌用户系统的喷灌强度的设计考虑输配水系统的设计流量、设计强度以及喷灌用户的农作物类型和轮灌节律;
3 用户系统的配水点位置有利于缩短主干输配水管道长度和田间喷灌设备系统布置和运行,同时配水点配置调节流量、调节压力的给水栓和量测设备;
4 喷灌支管的长度、数量、管径由支管首末两端的水头差、地块形状以及喷头类型组合决定;
5 喷灌用户系统的灌溉设计方式为轮灌,轮灌周期一般为5~10天,轮灌周期的确定需考虑田间作物类型、生长期以及田块性质;
6 喷灌用户系统的设计流量为同时工作的支管设计流量之和;支管设计流量之和为喷头数和喷头额定流量的乘积;
7 喷灌用户系统和输配水系统连接处设置进水阀和分水阀;喷灌用户系统内的各轮灌分组连接处也相应设置进水阀和分水阀;
8 固定式的喷灌用户系统设计日净喷时间不小于12小时;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用户系统设计日净喷时间不小于10小时;移动管道式喷灌用户系统设计日净喷时间不小于8小时;行喷式的喷灌用户系统设计日净喷时间不小于16小时;
9 喷灌用户系统保证雾化,雾化指标根据喷头工作压力水头和主喷嘴直径的比值确定,种植作物不同雾化指标也应有所不同;
表6.4.4-1 不同种类作物雾化指标 单位:
种类
| 雾化指标
| 种类
| 雾化指标
|
蔬菜和花卉
| 4000~5000
| 草坪绿化林木
| 2000~3000
|
粮食和果树
| 3000~4000
| 饲料作物
| 2000~3000
|
10 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低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固定式的喷灌强度设计综合考虑喷灌面积、土壤性质和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覆盖特征。
表6.4.4-2 不同土壤类别允许的喷灌强度 单位mm/h
土壤类别
| 允许喷灌强度
| 土壤类别
| 允许喷灌强度
|
沙土
| 20
| 壤黏土
| 10
|
沙壤土
| 15
| 黏土
| 8
|
壤土
| 12
| 根据植被覆盖可+-20%
|
表6.4.4-3 坡度允许的喷灌的折减强度 单位:%
坡度
| 允许喷灌强度
| 坡度
| 允许喷灌强度
|
5~8
| 20
| 13~20
| 60
|
9~12
| 40
| >20
| 75
|
6.4.5 微灌
1 微灌系统布置与规划
1) 微灌系统宜用于灌溉瓜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干旱缺水地区的大田灌溉也可采用该系统;平原地区微灌面积不小于100hm2,山区微灌面积不小于50 hm2;微灌系统分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先后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一进行;
2) 微灌工程的规划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的成果绘制在1/5000的地形图上,并进行工程预算;
3) 微灌工程根据水源方式进行水量、水位和水质的分析;以江、河、湖和库为水源的必须进行水质分析和年内水位分析;以塘坝、蓄水池以及井、泉为水源的必须进行水量、水位和水质分析;
4) 微灌水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还要满足:
A 进入微灌管网的水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B 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在5.5~8.0范围内;
C 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大于2000ppm;
D 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大于0.4ppm;
E 微灌水的总硫化物含量不大于0.2ppm。
5) 微灌工程中的管网一般可分为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级系统,面积大的可考虑增设总干管,面积小的可减设为支管和毛管两级系统。
2 微灌系统布置要求
1) 微灌工程中的首部枢纽应将加压、过滤、施肥、安全保护及量测设备等集中安装,首部枢纽房屋符合安装机电设备的要求。
2) 支管以上的各级管道首端安装控制阀,地埋管道处的阀门处设阀门井;管道起伏的高处,顺坡管道上端阀门的下游,逆止阀的上游均应设进排气阀;在干、支管的末端应设冲洗排水阀。
3) 在直径大于50mm的管道末端、变坡、转弯、分岔和阀门处设固定墩。当地面坡度大于20%或管径大于65mm时,宜每隔一定距离增设固定墩;固定式塑料管道相邻固定端之间和每隔30~60m间距宜设伸缩节;移动式管道应根据作物种植方向、机耕等要求铺设,避免横穿道路。
4) 管道埋深根据土壤冻层深度、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深埋管道,干、支管埋深不小于50cm,毛管埋深不小于30cm。
5) 管与管件的选择必须使其公称压力符合微灌系统设计要求,并不透光、抗老化、施工方便、连接牢固可靠;直径50mm以上的各级管和管件可选用聚氯乙烯产品;直径 50mm以下的选用聚乙烯产品;严禁使用由废旧塑料制造的管和管件。
6) 微灌小区之间按轮灌方式进行设计。同一微灌小区的灌水器的平均流量与各灌水器的设计流量基本一致;微灌均匀系数大于0.80。
7) 微灌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
8) 微灌工程的设计灌溉量应充分考虑不同作物的土壤设计湿润比;干旱地区的土壤设计湿润比取高值。
表6.4.5-1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单位:%
作 物
| 滴灌
| 微喷灌
| 作 物
| 滴灌
| 微喷灌
|
果 树
葡萄、瓜类
| 25~40
30~50
| 40~60
40~70
| 蔬菜
粮、棉、油
| 60~90
60~90
| 70~100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