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突破影响上海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服务和精神引领。
(二)发展目标
依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确定2015年上海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结构持续优化,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指标详见表1)。
表1 上海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2010年 | 2012年 | 2015年 |
1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6.0 | 97.0 | 98.0 |
2 | 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 | 99.6 | 99.7 | 99.9 |
3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5.8 | 96.5 | 97.5 |
4 | 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 | 91.7 | 95.0 | 97.0 |
5 | 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 | 4580 | 5100 | 5140 |
6 | 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比例(%) | 7.0 | 9.0 | 11.0 |
7 |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 | 73.4 | 80.0 | 85.0 |
8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4.1 | 14.5 | 14.7 |
9 | 25-64岁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 | 25.7 | 29.0 | 35.0 |
注:大学生数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在校学生数,留学生数包括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学习的人数。
(三)发展战略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上海教育发展目标,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公平促进战略、卓越发展战略、开放创新战略。
1.人才优先战略。将人才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倡导教育家办学,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者队伍。
2.公平促进战略。将教育公平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推动区域间、校际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供适应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教育,维护和保障不同人群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卓越发展战略。将卓越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坚定追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提升上海教育发展的内涵与质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与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卓越教育。
4.开放创新战略。将开放创新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显著增强上海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与协调,形成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教育发展模式。
四、“十二五”时期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上海教育发展要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十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十项重点发展项目,结合“十二五”时期的实际需要,确定以下主要任务:
(一)加强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加强诚信教育为根本,以健全人格教育为基础,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按学段、分层次、分模块,系统规划大、中、小学德育内容,构建有效衔接、渐次深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建设一批中小学、中职精品德育课,推出一批优秀的德育区(县)本、校本教材。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的精品课群和精品视频。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教学资源库,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