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改善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状况。
  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中心城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运行管理向城乡结合部地区延伸和覆盖,推进城乡结合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消防站建设,提高地区消防能力。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幼儿园、中小学、警务工作室、社区服务站建设。
  (四)推进农村与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以重点镇为着力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覆盖,促进城市优质资源要素向农村辐射,建设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支持农村保留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继续推进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五、构建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区和集聚区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适应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统筹规划培育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区和不同特色的社会公共服务集聚区。
  (一)加快推进高等学校集聚区建设。
  围绕构建“一心三区”高校格局,加快高校空间布局调整,逐步形成与首都空间布局相协调、产业结构相适应、区(县)功能定位相结合、人口分布相匹配的首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推动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大学集聚核心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融合,共同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结合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完成沙河高教园区、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新校区建设。结合城南行动计划,完成良乡高教园区、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建工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校区建设。结合CBD和通州国际新城建设,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发挥东部高校学科专业优势,为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支撑。研究制定税费减免、置换转让资金统筹使用等政策,提高高校调整资源空间布局的积极性。
  专栏4:“一心三区”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心”:指中关村及周边高校组成的大学集聚中心。“三区”:指北部高校集聚区、南部高校集聚区和东部大学集聚区。北部高校集聚区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北,主要分布在昌平区,由沙河高教园区及周边10余所高校组成。南部高校集聚区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南,主要分布在房山、大兴区,由良乡高教园区及位于大兴的21所左右高校组成。东部大学集聚区位于城市中心区以东,主要分布在通州新城、亦庄及周边区域,形成21所左右艺术、传媒、设计、旅游、语言、电子、机械制造类高校相对集聚的高校新区。
  图5 北京市高等教育空间规划结构示意图(图略)

  (二)构建各具特色文化服务功能区。
  统筹规划和建设重大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区,显著提升首都文化功能。建成以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为核心的地标性高端国际化演艺走廊,以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保利剧场为中心的北京戏剧聚集区,以国子监、太庙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以新闻出版大厦、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为中心的中国出版文化展示区。完善以颐和园和天坛公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展示区,加快构建以天桥为中心的北京传统特色文化演艺群落和会馆文化区,推动形成以什刹海、南锣鼓巷为中心的四合院休闲文化区,大力发展绘画、艺术品、时尚艺术等多种类型文化体验功能区。建设以北京古玩城、潘家园古玩市场、天雅古玩城为主体的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集聚区。
  (三)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和集聚区。
  加强对体育产业功能区的统筹规划,推动体育产业功能区科学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奥林匹克公园、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八大处网络体育产业集聚区、大兴时尚体育公园等重点体育产业功能区或集聚区,总体上形成全市南北有大型体育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制定体育产业功能区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功能区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体育场馆和体育人才资源,将体育健身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在城区和郊区着力打造不同层次的体育休闲旅游功能区。

第五部分 塑造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的多元化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管办分离,健全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形成科学、高效、规范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一、深入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分类管理
  实行社会公共服务分类管理。合理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准基本公共服务和经营性公共服务,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和作用。对基本公共服务,建立政府保障机制,满足基本需求。对准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对经营性公共服务,在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调节供需关系,不断满足不同市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分类改革。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逐步分离政府部门公共事务监管职能和直接举办事业单位职能。深化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和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监督、考核和淘汰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调整事业单位经费供给方式,广泛采取购买服务、合同委托、服务承包等多种方式支持事业单位发展。
  二、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投融资模式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用购买服务、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
  制定完善金融信贷、收费价格、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劳动用工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和举办社会服务业。鼓励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实力、信誉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骨干组织。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品牌赛事,从事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兴建各类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高端养老产业,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历史风貌保护区和特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整治和开发经营,参与名人故居、四合院、会馆、房产等搬迁腾退。
  三、加快社会公共服务重点领域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促进民办教育向集团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保障学历教育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政策待遇。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金融、产权和社保等政策,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扩大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首都医药卫生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实施首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开、营利非营利分开”的要求,设立市级医院管理机构。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分类改革,按照类别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管理手段,运用信息化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满足市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