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图3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心城区消防站建设规划示意图(图略)
  图4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远郊区(县)消防站建设规划示意图(图略)
  (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安全责任链,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确保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实现基本药物目录的动态调整和管理。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办法和监督管理措施。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估及快速反应机制。研究制定适合市情的药品监管地方法规,保障居民安全用药。

第四部分 构建便利生活的服务网络


  适应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和人口分布变化,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调整,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集中力量解决好新城、产业功能区、大型居住区、城市南部和西部、城乡结合部、定向安置房地区、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问题,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
  一、打造以社区为单元的便民生活服务圈
  构建以社区为单元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区,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让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看“单点菜”式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一)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2717个城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标准。研究解决社区服务站、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用房问题。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集成规划、整合建设和集约使用,整合社区服务多项功能,为居民创造亲和、便利的生活环境。统筹配置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社区。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全面落实《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适时拓展和增加服务项目。推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教育、文化、安全、环境美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重心向社区下移,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加快社区健康、购物、餐饮、家政、托幼、养老、助残等各类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丰富服务内容。加强社区护养人员、全科医师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继续推进大学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共建,引导社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
  (三)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
  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为支撑、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在人口服务管理、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搭建社区居民交往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邻里和谐与信任,把社区建设成为便利、舒适、和谐的美好家园。
  二、有序疏解中心城区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机制,引导中心城区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疏解。严格控制中心城区高等教育、综合医院、大型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综合利用合并、改建、置换、重组、转让、出售等方式,推进中心城区和资源过剩区域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资源不足地区调整转移。实施旧城有机更新,加大文保区搬迁腾退力度,制定鼓励中心城人口外迁的优惠政策,引导人口向郊区转移。加强区域分工合作,鼓励学校、医院、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城市延伸和转移,提升周边城市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异地养老、医疗保险、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对接办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口分布。
  三、提升新城和产业功能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一)增强新城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结合新城空间布局规划,高水平规划、高标准配置新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整体优化社会公共服务与产业、居住功能,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增强新城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按照“一校一址”原则,推动高校通过置换原有校区在新城建设新校区。完成11个新城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实现每个新城有一座高水平的医疗中心。完成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加快区(县)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标准化建设。通过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等多种方式,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向新城发展,促进“城业平衡”。
  加快中心城区和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通州新城转移集聚,推动一批教育、医疗、文化项目落户通州。建设好贡院小学、通州三中、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新综合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大运河博物馆等项目,将通州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区。加强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二)提高产业功能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和临空经济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通州新城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和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四大高端产业新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高技术产业制造基地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商务中心区、望京、亦庄等外籍人员集中居住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幼儿园、中小学和医院,满足外籍来京人员需求,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三)强化大型居住区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加快望京、回龙观、天通苑、亦庄等大型居住区以及定向安置房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大型居住区辐射和转移,填补大型居住区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空白。完成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同仁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二期)建设,提升大型居住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朝阳望京、常营、顺义空港和海淀山后等地区综合医院建设。
  四、改善薄弱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落后状况
  健全薄弱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环境。
  (一)提升城南社会公共服务承载能力。
  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加快城南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建工学院新校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新媒体技师学院、政法职业学院、体育职业学院、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一批教育设施建设,增强城南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宣武医院改扩建、天坛医院迁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建设,提升城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成国家话剧院、市少年宫、大兴体育中心、房山体育中心二期等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城南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充分挖掘南城会馆、故居等文化资源,推进宣南会馆文化建设,增强城南历史文化吸引力。
  (二)加快西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发展。
  按照京西发展战略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战略部署,加快西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北京九中、门头沟军庄小学、三家店铁路中学、区少年宫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增强西部地区教育服务能力。推进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建设,促进门头沟、房山、石景山等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西部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西部地区文化、体育设施,提升西部地区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推进八宝山火化厂迁建及石景山、门头沟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升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做好首钢和京煤集团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剥离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