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
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不断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登记、审批、注册制度,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执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服务全民健身。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广泛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组建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知识志愿宣讲活动。组织培训一批志愿者,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做工间操。
(三)努力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能力。
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道(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全民健身科技服务达标争创活动,提升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的服务能力。开展“我的体质我知道”体质检测活动,通过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和《业余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以组织好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为抓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开展好国家“五个亿万人群”和健身气功展示等健身活动。重视发掘特色体育项目,积极推广帆船、铁人三项、网球、高尔夫、登山等休闲运动项目,努力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建立非奥体育项目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非奥运动项目普及,力争在全国体育大会上实现运动成绩新突破。
3.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示范作用,继续在全市开展全民健身“十佳”评选活动,各市区(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下同)每年至少举办10次大型示范性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