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帮扶。各级残联要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加大社会各界“帮、包、带、扶”工作力度;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形式,达到扶贫效益到户的目的;积极支持残疾人福利企业,带动扶持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口,推进残疾人就业。
(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残疾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组织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保证各项文化惠民政策措施优先落实到残疾人。公园、旅游景点、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按照规定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辅助性服务;由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鼓励、支持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辅助性服务。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要有适合残疾人的项目和内容。
2.支持发展残疾人特色文化服务。建立完善残疾人特色文化服务体系,成立省残疾人文化艺术服务指导中心,巩固和完善一批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开展特色艺术展演项目和融合体验活动。依托温馨家园和社区文化站开展基层文化服务。省、市县公共图书馆设有残疾人服务设施。实施居家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残疾人网络精神家园。建立文化助残志愿基地和文化助残志愿者队伍,送文化服务上门、下乡。
3.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各类群众性文化和健身活动要创造条件吸纳残疾人参与。支持社区文化中心、残疾人温馨家园、特教学校等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化健身活动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办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有基础的街道(乡镇)至少建立1个残疾人文体团队,每个市县至少分别培育1个残疾人文化和体育活动品牌。研究制定残疾人体质检测指标,开展残疾人体质监测工作。
4.鼓励残疾人创造文化产品。实施残疾人文化工程,打造一批残疾人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各类残疾人文化组织发展。创设并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无臂书画、盲人音乐、聋人舞蹈等特殊文艺产品。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辟残疾人专区,集聚和推广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
5.培养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组织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赛事和展示活动,办好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特教学校艺术汇演,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发展基层特奥运动。办好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和特奥会,完善残疾人运动员管理、服务、奖励和退役后就业安置办法。加强对年轻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培养,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争取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佳绩。
(七)提升城市无障碍水平。
以公共服务机构、公共交通、社区和信息无障碍为重点,创建与国际旅游岛地位相适应的无障碍环境,促进城市管理运营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1.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继续宣传贯彻我省无障碍法规和标准。继续有效发挥无障碍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的制定落实。对免费向残疾人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等,有计划地安排无障碍设施改造。继续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推进居住社区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开展无障碍推动日活动,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监督办法。
2.推进城市交通无障碍。有计划推进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公交站台、交通信号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无障碍改造。增设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完善无障碍出租车运营模式。加强对残疾人驾驶汽车的管理和服务,逐步落实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积极促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制定我省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指导性意见。推进向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有关政府网站完成无障碍改造。省公共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逐步实施字幕工程,推动我省电视台播出的新拍摄影视等节目配备字幕。支持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建立语音提示、显示屏幕系统。活跃省手语推广工作,建立省手语服务资源中心,为有需求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及相关团体、组织提供手语服务。
(八)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
以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
残疾人保障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为重点,加大法规政策宣传、执法检查、法律服务的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1.加强法制宣传。将
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等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内容,营造残疾人依法维权、全社会主动维权的良好氛围。加强残疾人法制教育,引导残疾人学法、知法、守法,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行专项检查,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加大对损害残疾人权益案件的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