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全生产信息化与科技兴安工程。
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二期工程的我省有关项目建设,完善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机构的信息网络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农机、渔业船舶行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构建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共用共享系统支撑平台及保障体系。到2015年底,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中部省份前列。
加快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在地下矿山强制推行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动露天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等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尾矿库在线监测、干式排尾和尾矿充填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建立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建设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推动中型以上城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进场交易。在化工行业推广阻隔防爆、高危工艺自动化控制、烟花爆竹安全药物应用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加强对新型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动中型以上渔船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全部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四)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程。
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建筑、特种设备、民爆器材、交通运输、铁路道口和消防等行业(领域)的重大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督办治理和跟踪监督。实施非煤矿山尾矿库、大型采空区、露天采场边坡及排土场、水害等事故隐患综合治理。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落后技术装备。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定期对尾矿库的安全程度进行检查评定,加大对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治理。实施城区内安全距离不达标的化工企业搬迁。开展建设工程起重机械事故隐患综合整治。
建设重大危险源信息平台。依托省政府政务外网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金安”工程构建省、市、重点县(市)、重点企业四级重大危险源监察监控信息体系,实现现场数据及视频图像采集、传输及实时远程集中监察、监控功能,为事故的预防或者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原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到2015年,煤矿、非煤矿山、民爆、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重大危险源全部进入重大危险源监察监控信息体系。
(五)职业危害治理示范工程。
到2012年底,市、县级有关监管人员和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制药、木质家具生产、石英砂加工、石棉制品、涉铅生产、制革、制鞋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争取建成3个省级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支撑机构,每个市建立1-2个市级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支撑机构。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新建石英砂加工企业干法必须在年产10万吨以上、湿法必须在年产5万吨以上,现有生产企业到2015年底必须达到这一规模。
(六)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以省级信息指挥监控中心为纽带,以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以省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及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为支撑,以市、县级应急救援分支机构和大型企业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处置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大省、市政府投入,采取政企共建方式,建设若干个省级(区域)骨干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满足跨地区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救援需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体部署,采取国家投入、地方支持的方式,到2012年底,所有专职矿山应急救援队必须取得三级以上资质,所有兼职矿山应急救援队必须取得四级资质。
安徽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与检测检验中心基地建设工程。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1座具有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指挥、科研开发、事故分析、检测检验和培训教育等多功能的综合大楼。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基地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体部署,到2012年10月底,依托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采取国家投入、地方支持的方式建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服务区域为华东地区)。
黄山风景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国家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黄山队的要求,依托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争取国家投入,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建设集应急指挥、山岳救援、医疗急救、森林防火、防汛减灾、培训演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