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各市、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完成省、市、重点县(市、区)三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有关部门间、省与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间、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与应急救援队伍间、地方区域间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及时发布地区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防范、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高危行业企业设置或明确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普遍建立。加快省级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化工园区和矿产资源集中区实行救援队伍一体化建设,开展社会性服务补偿制度,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县级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企业要加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和备案申报工作,并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同级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并及时修订部门应急预案。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有关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建设。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区域情况,合理配置必要的应急装备,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省(区域)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要引进采用高效快速救援钻机、大型排水设备、大型清障支护设备、快速灭火、堵漏、洗消设备以及人员避险、搜寻、定位等装备,强化应急救援实训演练,提高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六)推进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全民安全防范能力。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建立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安全监管人员全部经过执法资格培训并持证上岗;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持安全资格证书或者操作证上岗,其他员工全部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一线工人以及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全省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接受培训率达到100%。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手段,加强规范管理。到2015年,建立起布局合理的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网络,形成专业结构合理、满足安全教育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内部宣传教育机构。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提高计算机培训考试能力,逐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模拟仿真培训系统,推行安全生产考试培训分离制度。通过合理布局、整顿提高,建设一批省、市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和骨干培训机构。加强和改进安全培训教材编写。完善培训题库建设,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
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协调、新闻媒体支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宣传教育格局。将安全防范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文明交通行”、“消防119”、“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安全文化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计划。在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中增设安全生产专题课。在中、小学教学中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四、重点工程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岗位、专业、企业达标。实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运输、建筑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程。在达标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到2011年底,煤矿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到2013年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到2015年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0%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70%的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到2013年底,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8个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标准化达标。
(二)煤矿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实施通风、防治水、供电、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改造;建立地面抽采系统,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瓦斯治理措施。有效防范瓦斯、水害、火灾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开展示范矿井建设。到2013年底,煤矿、井工开采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到2015年底,地方煤矿退出煤炭开采业的基本要求是:铜陵、安庆、芜湖、马鞍山市全部退出,淮南、宣城、池州市大部分退出,淮北、宿州市部分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