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坚持“水系为韵”,建设北方水城。“十二五”期间,按照洛阳城市区水系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大水系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推进力度,编制完成7项水系专项规划,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1)编制《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使洛河市区段真正成为“一河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建亮点,市城乡规划局要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做好洛河东西延伸规划编制工作,使其与宜阳和偃师联为一体。2012年上半年完成洛河东、西段各8公里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
(2)编制《伊河伊滨公园专项规划》。按照伊滨公园总体规划,18.5公里长伊滨公园共分四个主题公园,自上而下依次为龙门古韵段、郊野休闲段、商务中心段和生态湿地段。在已完成前三段主题公园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计划完成生态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3)编制《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按照“治水、治岸、治地”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开放空间、景观规划、景点设计等方面对涧河、瀍河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上半年完成《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并分期实施。
(4)编制《伊滨区中央轴带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按照“一轴、四区、一带、多园”(“一轴”为中心水系景观轴;“四区”为北岸旅游区、中央商务区、中央商业区、中央产业园区;“一带”为伊河滨水景观带;“多园”分别为以历史文化、植物景观、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景园)的总体结构布局,通过规划建设中央轴带水系景观绿地系统,与南部万安山相连,打造伊河至万安山10公里生态走廊,建设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新城。2012年6月底前完成该项规划设计工作。
(5)编制《邙山渠、中州渠、秦岭渠沿线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做好渠道沿线的用地控制、污水管网改造截流以及两岸景观设计等项工作。2012年8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6)编制《阙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和引导,实现以打造保护湿地生态基底为基础,以转录龙门文化基因为内涵,再现大唐自然山水风格的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规划设计的报批工作,
(7)编制《洛阳市城市排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该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有效解决市区水系存在的水脏、水患等问题。计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3. 坚持“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围绕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游园、城市出入口、厂矿院所和社区等区域内增植牡丹(含芍药)80万株以上。同时,强力推进牡丹元素符号应用工作,大力发展牡丹产业,把洛阳打造成世界闻名的牡丹花都。
(1)开展《神都牡丹文化园方案设计》工作。通过规划建设洛阳牡丹文化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把洛阳的牡丹文化元素集中展示,让全世界人民感受洛阳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方案设计工作。
(2)开展《洛阳牡丹博览中心(含牡丹文化博物馆)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建设牡丹博览中心,对于弘扬牡丹文化、做强旅游品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完成该规划设计工作。
(3)编制《“四路四桥四广场”亮化中融入牡丹元素符号实施方案》。2012年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完成“四路、四桥、四广场”(四路:即龙门大道、开元大道、王城大道、中州路;四桥:即西苑桥、王城大桥、牡丹桥、洛阳桥;四广场:即开元湖广场、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新区体育场)牡丹元素符号融入工作,形成牡丹元素符号应用的景观和亮点。
(4)开展《牡丹元素雕塑设计》工作。2012年3月份前完成该设计方案的评审,争取2012年底建成1-3座牡丹元素雕塑;2013年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牡丹元素雕塑数量有明显增加,牡丹元素雕塑品位和效果明显提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