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本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多次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必将得到更大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大型项目的建设,如“后世博”对会展等产业的拉动、迪士尼项目的推进、城镇化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都将带来就业岗位的有效增长。“十二五”时期本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这是本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最重要的保证。

  3.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本市积极与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衔接,结合本市实际,构建起创业扶持、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全覆盖,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同时,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较高,多层次的管理体系相对健全,尤其是随着大部门体制的落实,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全面组建,成为“十二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不利因素

  1.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就业总量矛盾不容忽视。“十二五”期间,本市经济虽将保持稳定,但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放缓,可能对就业岗位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而同期新成长劳动力和户籍人口机械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则较“十一五”期间有明显上升,再加上结构调整中从业人员的转岗压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依然存在。二是就业结构矛盾进一步凸现。现有劳动者素质不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矛盾客观存在,需要积极应对。三是部分群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安置任务始终存在,农民工的就业与技能提升问题日益成为促进就业的新挑战。随着本市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通过发展适应性产业,帮助居民就地就近就业,也将成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为本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本市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与之衔接的过程中又将面临一些矛盾。原有城乡“两元结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本市户籍人员与农民工的新“两元结构”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与制度的挑战又摆在面前。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市民的民生保障需求不断增长,老年护理保障缺失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此外,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尚未实现的情况下,解决保障资金可持续难题的任务更加紧迫,需要有更新的举措。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重要内容,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劳动关系的和谐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阶段,本市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企业难以迅速调整,而部分劳动者的利益诉求逐步超越了这些行业、企业的承受力,成为当前政府协调劳动关系的难点所在。劳动者在增强维权意识的同时,也时常出现突破法律和社会秩序承载力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导致劳动关系矛盾激化,需要建立更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干预、迅速平息。劳动争议案件仍高位运行,现有调解仲裁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单位劳动用工不规范,尤其是大量劳务派遣用工的存在,有可能成为劳动关系的隐患。

  三、“十二五”时期上海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继续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发展,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市民,为本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公平原则,确保城乡劳动者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其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统筹设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待遇差距。

  3.坚持“保基本”。充分认识市民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把应该由社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需求真正交给社会和市场,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就业方面,“保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困难人群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保基本”就是要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更高的保障需求则应当由补充保险和市场化的商业保险提供。

  4.坚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通过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增加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预期、增强市民消费信心。通过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