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十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油气、电、水煤浆、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推进实施社会用煤总量控制管理,逐年减少用煤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落实《东莞市域燃气专项规划修编(2007-2020年)》,加大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项目推进力度,逐步提高燃气管道气化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燃气管网“一张网”,燃气供应能力强、结构优、效率高,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数达300万户,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8%。

  (十五)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建立重点耗能企业名录,深入推动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落实国家、省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健全节能激励机制、节能考核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节能能力,开展资源节约工作。对重点耗能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节能法律法规情况,加强执法监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十六)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加快区域集中供热政策体系构建,制订相关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区域集中供热规划研究,科学布点,高效用能。积极研究现有发电企业、大型企业锅炉的余热利用方式,拓展供热范围。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的办法,大力推动环保专业基地、工业聚集区等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五、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一)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制订具体试点工作方案,规划设置一批试点社区或单位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配套完善干湿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鼓励市民对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类,将餐厨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分离后分别投放,2011年底,实现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80%以上。研究制定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规定和分类收集技术指南,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宣传推广和教育体系、奖励惩罚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公众参与体系。

  (二)健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分类、密闭、压缩的要求,升级改造全市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推广压缩式收运方式,加强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升级改造,新建32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增加转运能力4800吨/日,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底,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

  (三)大力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东莞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建设规划》修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厚街、横沥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增加处理规模2400吨/日。2012年,完成市区垃圾焚烧处理厂改造、增容工程建设,增加处理规模400吨/日。参照欧盟最新排放标准,加快推进麻涌、虎门、常平、清溪4座垃圾焚烧处理工程规划选址、项目立项、环评审批等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4项工程建设,新增处理规模4500吨/日。深入研究垃圾焚烧飞灰集中处理,争取2015年建成垃圾焚烧飞灰集中处理设施。

  (四)推行垃圾填埋场关、停、改行动计划。全面清理运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填埋场垃圾;整改全市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废弃填埋场采取封场复绿、垃圾外运等改造措施,对需继续保留的填埋场,通过后续填埋作业规范化改造、建设垂直防渗工程、建设绿化防护带、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或实施沼气发电等措施进行整改。健全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管理制度,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监管,坚决杜绝运输过程中出现滴、撒、漏现象,防止二次污染。规划新建厚街、谢岗、清溪3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用于处理焚烧处理厂产生的炉渣等二次废弃物,并作为全市生活垃圾的应急处理备用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