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加强博物馆事业发展。完善博物馆设施。建设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引导企业发展产业类博物馆。推广唯美陶瓷博物馆办馆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整合东莞优势产业资源,建设产业类博物馆,助推制造业优化升级。丰富文物藏品资源。加强文物征集力度,丰富我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改造博物馆陈列展览,引进精品展览,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示形式,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至2015年,市属博物馆全部达到三级博物馆标准。制定《东莞市博物馆管理办法》,加强博物馆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实现博物馆惠民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探索和参与深莞惠三地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增强东莞博物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着力完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市、镇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体系和完备的档案资料、数据库。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民俗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览等活动,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东莞传统文明,传承东莞文脉。积极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民间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保护和传承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实施文学创作精品工程。重点从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文学理论以及文学与其他文艺形式联姻等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力争推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等现实题材的文学精品力作。着力打造新莞人文艺创作培训中心,大力扶持新莞人文艺创作,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新莞人文艺创作团队和个人,探索与团中央合办全国鲲鹏文学奖,进一步擦亮“打工文学”品牌。围绕东莞历史人文创作工程,组织专门的创作力量对东莞人文历史进行深度叙写和刻画。

  --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着重发展音乐剧、原创音乐、实验话剧、儿童剧、粤剧、舞蹈等重点创作艺术门类,促进舞台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围绕虎门抗英、袁崇焕、蒋光鼐、东江纵队、莞香等本土题材,策划创演一批重点舞台艺术项目。通过面向全国征集剧本,与国内外知名艺术企业、艺术团体和艺术机构合作,利用国内知名院团资源等方式,引进、创编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大力推进舞台艺术创作“一镇(街)一品牌”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精品创作氛围。

  --实施书画摄影精品工程。加强对本土书画摄影名家名作的培育和推广,通过举办创作班、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书画摄影名家名作。配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实施“东莞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东莞城市雕塑发展计划等重点项目。加强对近现代岭南书画、岭南画派的系统研究,加强书画作品的创作、收藏、交易、拍卖等活动,尽快形成具有岭南风格、反映东莞特色的书画创作、研究及市场交易体系。

  --实施影视动漫精品工程。加强影视题材规划和重点剧本创作,重点抓好一批反映东莞历史人文和改革开放等重大题材的影视动漫创作。组织做好重大影视题材的招投标,加大对重点题材的投入和扶持。把东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甲类电视剧拍摄制作机构,创作生产一批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影视动漫精品。加强对本土文学作品的产业化运作,选择有影响的作品文本进行影视动漫制作,扩大东莞文学创作成果。

  --实施社科理论精品工程。编撰出版“东莞社科书系”,出版一批以研究东莞为主,涵盖东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城市、管理、环境、党建等领域的专著。编撰出版“博士文库”,出版一批博士理论研究著作,通过个人申请、专家评审,评选出选题好、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组织统一出版。编撰出版“专家论丛”,分专题、分时段整理出版东莞社科专家已发表的理论文章、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

  --实施新闻出版精品工程。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推出一批反映东莞改革发展历程的好消息、好通讯、好评论、好栏目、好版面、好专题、好图片,争取全市新闻获奖数量及质量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调研采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悉心感受群众生活,不断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出版选题策划,启动图书出版业项目库建设工作,出台重点图书出版扶持奖励计划,力争有一批作品获中国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加强东莞历史人文精品创作,不断完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系列化和精品化。

  (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推动东莞文化“走出去”。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创新交流手段,丰富交流形式,扩大交流内容,着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加强与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争取每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举办或互办东莞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和文物展等大型文化活动,扩大东莞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友好协会等民间团体的作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加各类文化赛事,通过国内外著名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推介东莞文化发展成果,展示东莞文化整体实力。积极借助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视、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运用广告短片、新闻报道、专题栏目、纪实文学等多种形式,宣传东莞文化建设、提升东莞文化形象。加强对全市文化资源的良性开发和有效整合,深入挖掘虎门销烟旧址、可园、东江纵队等历史文化资源,粤剧、龙舟、醒狮、麒麟、客家山歌等传统艺术资源,家具、毛纺、IT、服装、啤酒等现代产业资源,以及荔枝、香蕉、荷花等地方特产资源,推出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交流项目,充分表现东莞独特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