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市外经贸发展实现“四个转型、四个升级”。四个转型:企业投资形态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劳动“三密集”转型;企业生产方式从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有品牌营销)转型;企业经营模式从“生产车间”向高端制造、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总部要素并举转型;企业市场销售从单一外销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四个升级:产品升级,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企业升级,总部经济、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经济贡献明显提高;产业升级,产业链向上下游、纵深方向延伸,产业配套、技术溢出及国内配套带动显著提升;环境友好升级,更加注重低碳环保与清洁生产。
1、产业优势地位巩固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达8010亿元;规模以上外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达1720亿元。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8%,打造全国综合性出口基地和专业集群出口基地。
2、吸收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年均合同外资与实际外资总量稳定在50亿美元以上;全市每年新签、增资和实际到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超过100个。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15%。
3、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进一步加大对日韩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加快引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设备制造、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核心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人才,形成集聚规模。
4、企业经营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期间,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发展潜力高、前景好的“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基本转型为法人企业。新增2000家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推动加工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引进和培育一批集投资、研发、采购、生产、品牌、营销一体的具有完整价值链的总部要素企业。
5、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0%,到2015年达79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2%,到2015年达426亿美元。
6、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500家以上,新增境内外注册商标500个以上,培育新增高新技术后备企业100家以上。
7、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国内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4091亿元。继续巩固对欧美、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深度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出口年均增长20%,一般贸易出口年均增长20%。
8、管理模式加快改革创新。建设“东莞市加工贸易服务管理平台”,首先应用到外经贸、海关、加工贸易企业三方电子化联网管理,并逐步延伸到外汇管理、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相关业务。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扩大加工贸易企业分类通关试点范围,创新加工贸易备案、核销、单损耗制度,在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集聚区域研究试行加工贸易电子围网管理;探索东莞特色的“口岸保税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新兴城市。
四、“十二五”时期东莞外经贸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
1、转变来料加工企业形态。完善和落实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的模式,为企业度身制定转型方案,落实专人为转型企业提供业务指导。重点跟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以及投资额超500万美元的来料加工企业,分类指导企业转型,协调解决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力求优质来料加工企业率先转型。定期收集整理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加强部门及有关机构协调,解决实际操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