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积极发展精细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突出发展优质效益农业,重点发展茶叶、水果、药材、蔬菜、家禽、食用薯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海洋产业,大力培育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台农业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水平。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汕头要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建成一批节约型、生态型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发展效益渔业,加快海门中心渔港、云澳中心渔港、达濠一级渔港建设,规划建设粤东水产品储运交易集散中心。汕尾要加快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商品粮基地,重点建设水稻、蔬菜等农业种植基地,生猪、黄牛、肉鸡等畜禽养殖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海洋渔业产业化水平。潮州要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中深海及远洋捕捞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延伸海洋产业链,打造乌龙茶、花卉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潮州柑等特色农业。揭阳要加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和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专栏5 产业发展重点
工业:装备制造、高级游艇;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数字化超声仪器;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产业。
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总部经济。
精细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海洋牧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等基地。
特色产业: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陶瓷;婚纱晚礼服;纺织服装;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水族器材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传统工艺、五金塑料、印刷包装、音像制品。
|
五、城乡发展
按照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
全面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加快完成村镇规划编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要素,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建设具有粤东特色的宜居城乡。积极探索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编制《粤东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培育若干区位优势明显的新兴城镇,实现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建立具有鲜明潮汕特色的城镇群。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到2015年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布局调整优化,因地制宜开展空心村、小型村的合并和整治。引导粤东地区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重点镇集聚;鼓励人口向沿江、沿海地区集聚和转移;适度提高处于交通沿线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重点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积极鼓励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地区的人口逐步向外迁移,推进城镇发展区从分散低效向集聚与集约转型,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规模和质量。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乡衔接、一体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信息、广播电视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广覆盖与上水平并举,加快推进路、电、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路网,按计划实施5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工程,提高农村道路通行能力,逐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继续推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村村通自来水试点工作,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村排涝体系建设,妥善解决农村内涝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确保实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数量每年增长1%以上,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村庄覆盖率每年增长10%以上,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住房建设指导,加快实现农房升级换代,打造百年“岭南新民居”。
(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一体发展、分布合理、水平适度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重点提高和改善农村地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办学条件,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布局结构,不断缩小粤东地区与全省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价格管理机制,逐步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城乡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使100%的社区及行政村建有1个以上的标准化健身点,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向社会开放。形成统筹城乡的生活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对城乡低保户、被征地农民、“4050”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全面提高社会福利整体水平。逐步解决城镇户籍低收入且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基本完成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安置,全面实行农房保险。
六、基础设施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继续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为粤东地区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完善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层次公路网络。推进福建漳州(省界)至潮州、潮州至惠州、汕头至揭阳、潮州至揭阳、揭阳至惠来和汕头至揭西等高速公路项目,改善区域内外通道交通联系;实施国道G324线汕头段、省道S323线和省道S334线潮州段、省道S335线揭阳段改造等项目,提高粤东地区国省道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加强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及主要交通节点、运输枢纽的衔接。实现粤东沿海主要港口、机场、铁路站场等主要交通节点和运输枢纽30分钟内连通高速公路的目标。